第1章(4 / 4)

起前尘旧事,云丫是怕自己心里会不痛快。

云丫多想了。

一年前她与顾裔堂因脾性不和而和离,人人都误以为两人是因为端蓉的掺和,才搅得势同水火互不相容。

其实,早在端蓉之前,两人就已撕破面皮,注定走不到一起。

或者,比之更早之前,早在她与顾裔堂成亲的那一日,两人便命里注定不会长久。

顾裔堂贵为国公府嫡子,身份荣显。

母亲是安阳长公主,皇族血脉。父亲护国公,戎马疆场,圣皇倚重。

顾裔堂托身如此煊赫的钟鸣鼎食之家,本可身名俱泰,一生顺遂,可惜人命到底无十全,老天爷赐了他好家世,却没给他安一副好身子。

传闻他生来羸弱,汤药从不离口,自降生起就险险走过几次鬼门关,回回都是太医灵丹妙手给生生拽回,平平安安一直长到三岁。

长公主爱子心切,一心想为儿子除了病根,苦求圣皇施仁,替儿子寻个大医,圣皇仁厚,遍寻名医,最后名医没寻着,却寻着位圣僧。

圣僧开言,小世子多病乃先天正气不足不能固本,长此以往恐有性命之忧,惟有将小世子寄养在庙宇中静修,方可祛邪扶正,保一生之安吉。

长公主膝下虽另有一子,但不忍心与小世子就此断绝一生亲情,悲苦难当。

幸而老僧有言,小世子父母缘极重,待在庙中长成一十八岁便可还京复承欢于父母膝下。

长公主久决难下,终是国公爷点头应下,那老僧便携了三岁的稚子远去清修。

一晃眼十五载弹指过。

三年前,长成后的顾裔堂还归护国公府,长公主喜极而泣,抱着儿子不撒手,做的第一件事是遣人去太医院请太医给儿子请平安脉。可惜世事并不尽如人意,顾裔堂身躯依旧羸弱,终日缠绵病榻。

这回,长公主谁的话也不信了,死死将儿子摁在公府之内,求得圣上恩赐之后,亲自去太医院挑了名手段拔尖的院正,日日守在公府里替世子调治病体。长公主日日祈福祝祷,衣不解带守在亲儿的床榻前,誓要将他的身自调养通透。

如此半载有余,顾世子的身子终于有了起色,太医谓其身躯已然强健,往后清心静养,便可长乐康泰。

至此,国公府终归放下心来。

不久之后,便传出了长公主欲为长子择婚聘妻的消息。

公府世子家世显贵,万里挑一。怎奈与之门第相若的贵女们大半眼高于顶,惟恐与个不济事的药罐子相携一生,更说不准,对方很可能半路就会一命呜呼,个个退避三舍。余下少有几个肯屈就的贵女,却又入不得长公主的眼目。

顾世子的姻缘一时进退两难。

□□偶然,国公爷某一日忽想起了武人出身,以军功享爵位的镇北候,他家似乎有个女儿刚过及笄之年,见过的人无不夸其美貌。

众人妄自猜测,料定长公主必然不会答允。

因何?只为两府门第太不当对。

镇北候府虽也是勋爵人家,但爵位和爵位到底不同,镇北侯出身行武,自身凭军功封侯爵,比起一脉相传,贵戚尊爵的国公府,根基过于浅薄。

何况,彼时镇北候正因言多语失,触怒圣心,被削去了镇北大将军职,亟待贬黜。镇北侯府失了势,不得圣心,往后这侯爷之称怕只是虚名而已。

不意,未过得几日,消息传出。

听闻长公主携重礼,亲自登临镇北侯府,替儿子求娶婚事。

不过月余,护国公府嫡子顾裔堂便与镇北侯府千金成就了婚姻。

引众人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