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源为什么会这么问,但许清徽的答案很明确,她想也没想,直接开口答复。
谭友源神色不明地饮了口茶,同身边人知会此场考查就此结束。
事后许清徽收到通告,她顺利通过了此次考核,并要求她于后日早上辰时前来到平溪县衙,随谭友源等人一同前往龙栖县。
还有另外两人也通过了考核,明天一天是留给他们处理自己事物及准备需要携带的物资的时间。
临走前,有人让许清徽留下了自己详细的通讯地址等信息,许清徽理解到了这个意思,是怕她临时反悔不来了。
不过许清徽觉得此举确实多虑,因为在此时的许清徽眼里,官府并不是非她不可,可她却是实实在在需要依靠这份工作谋生,又岂会背约离开。
许清徽从县衙离开后,循着记忆,独自走回客栈。
天早就黑了,而且此时已经变天,飘起了小雨,街巷笼罩在朦朦胧胧的烟雨里。路边挂着的灯笼被烟雨晕开,散发出朦胧柔和的光芒。
可能是因为下雨,街上行人并不多,很多商贩也早早收摊了。走了有一段距离,雨更大了,商贩和行人越发稀少了。
只有卖伞的小摊贩很开心,远远地就朝许清徽呼喊:
“小郎君,买把伞吧,淋雨易染风寒!”
许清徽心情好,正好也需要,便随意挑选了一下,在他的手中买了一把青色的、上面画有翠竹的油纸伞。
买伞时许清徽注意到前方有一个小摊铺,摊铺侧面贴墙立着一根长杆,上面挂着一条帆布,写着“桂花糖藕”四个大字。是这条街上少有的还没有收摊的商贩。
走近细看,发现他们家房屋和店铺是一起的。
屋里是铺子及居住的地方,屋外是小摊位。摊位上摆有几张桌椅,因为下雨,顶部还张起了一层遮雨的帘子,但此时并没有什么客人落座。
许清徽走近了时,一阵温暖清甜的香气扑入鼻间,她的肚子不由得“咕噜咕噜”地叫了起来,确实是饿了。
由于与居住的客栈还有两盏茶的距离,所以许清徽决定,在这边先吃完晚饭再回去。
于是她收了伞,随意找了个淋不着雨的地方坐下。
这家“桂花糖藕”铺的老板是对夫妻,见许清徽过来,有生意上门了,老板娘很热情地走了过来,问许清徽需要吃些什么,见许清徽面生,又向她介绍他们店里的招牌美食。
“这桂花糖藕,在整个平溪县,我们家店称第二,没有店敢称第一!”
老板娘的语气里是满满的骄傲。
闻言许清徽不由得对这桂花糖藕好奇了起来,请老板娘上了一碟,又另外要了些粥食。
桂花糖藕很快被端了上来,还冒着热气。
煮熟的粉藕被切成片,中间的孔隙早已填满了糯米。糯米在藕里,藕又在糖水里,藕与糯米一起被糖水煮熟,使得藕的外层裹上了糖浆、呈现姜糖色。新切开的藕片侧面又是一片粉糯,煮熟的糯米也沁染了藕的粉色。
老板娘又给切好的糯米藕片淋上调好的金黄色的桂花糖浆,使之看上去更加美味,使人食指大动。
许清徽夹起一块放入口中,果然十分可口。
藕的清新中和了糖的甜腻,糯米使得藕更加软糯,其中的桂花有如点睛之笔,使得糖藕带上了桂花的清甜,果然不愧于其名“桂花糖藕”!
许清徽毫不吝啬地赞美了老板娘一家的手艺,一顿饭吃得非常开心。
许清徽还向老板娘讨教了制作方法,正好空闲,老板娘也大方地告知了许清徽。
只是他们家独门的糖浆的制作属于秘方,不能外传,只告知了许清徽一般糖浆的制作方法。
据老板娘讲解,制作“桂花糖藕”需先准备好新鲜的粉藕,粉藕以莲藕中心段为佳,因为两端的藕较脆,会影响软糯的口感;糯米也应选择新鲜和口感糯、磁性强的品种;桂花如果能用深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