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班不交作业的同学屡见不止,所以“隔三差五”变成了“每天下午”。
窦宸的性格是特别的热情活泼,大大咧咧,几乎能和任何人搭上话。印然则是典型的选择性热情者,不认识或不想认识的人一个字也不说,面对熟交的人则口若悬河,叽哩呱啦聊个不完。对窦宸,印然想认识,便主动引起话题。
“昨天唐老师给的巧克力捧真好吃。”“窦宸,你之前数的《大课堂》差几个人来着?”“哎,你报的校本课程是什么?”……
通过这些看起来没什么意义的问题,印然总能如愿以偿地和窦宸在送作业、查作业的过程中展开对话。窦宸的开朗热情和印然的健谈让俩人很快熟络起来,从单纯的课代表变成了朋友。
印然和窦宸除了同是英语课代表,上下学还是同一线路。所以印然他爸妈不来接他时,他会和窦宸一同坐公交回家。
那天,印然妈妈由于加班不能来接他,印然放学便和窦宸同行,俩人从校门出来,直一路聊一路,直到看到车站。
窦宸突然向车站小跑,向着一位中年妇女叫了声“妈”。印然反应过来后,也快步上前,礼貌地问候“阿姨好”。
窦宸妈身高和窦宸差不多,瓜子脸,双眼皮,扎着卷发辫子,面带笑容,看起来十分和善,等车时一直和窦宸聊着天。印然则一幅恭恭敬敬的样子站在一旁。
好一会儿车终于来了,按照以往,窦宸和印然会选择并排两人座位,但这次三人分别坐在了三张前后排列的单座。
坐下后,三人都没说什么话,都看着窗外渐渐昏暗的天色,气氛让人有些不自由。
直到窦宸接过妈妈手中的薯片,递到印然面前,才算打破了僵局。
印然注意到前面伸来的薯片罐,立马收回目光,看了过去。
装着薯片的塑料槽子已露出半截,一片片金黄色的圆形薯片紧密排列在其中。以罐身和薯片的颜色,印然已经看出来这是他讨厌吃的原味薯片。
“这是原味的?”
“是的呀,原味可是最好吃的。”
最好吃的怎么可能是原味呢,明明应该是番茄味。印然在心里嘀咕着,却不敢辜负窦宸的“盛情”,便伸手欲抽出一片来。
然而印然的手可能是紧张,也可能是车颠簸,不是没捏住,就是刚捏便滑落,反正始终没成功抽出一片。
看着印然磨磨唧唧,窦宸也觉得尴尬,便一下拿起三四片,硬放在了印然手上,然后冲他笑了笑,转过身去。
印然盯着手心的薯片,一时头疼起来。面对原味薯片他“唯恐避之不急”,但当着窦宸妈妈的面拒绝她们的好意更是印然不敢做的,何况薯片已在手,不得不吃啊。
印然用另一只手拿起一片金黄的薯片,整个塞进嘴里,随即响起“咔嚓”的脆响。薯片确实香脆,可是原味尝起来只有盐的咸味,实在让印然感觉油腻。
第二片,第三片……接连送入嘴中,不过并没有印然想象中的那么油腻乏味,反而越嚼越香。原味没有那么难吃让印然有点奇怪:以前也吃过原味,可口感差极了,这次竟有点好吃,应该是因为我饿了吧。印然这样想着发现窦宸又转过头来。
“好吃吗?”窦宸笑嘻嘻地问。
“嗯。”
“那当然,原味可是最好吃。”窦宸颇感骄傲地说。
印然回以一个礼貌的微笑,又望向窗外已黑的天色,等待着公交到站。
幸好印然不用经常乘公交回家,而窦宸妈偶尔才来接她,这种事只发生过一次。
虽然仅仅开学几个月,但同学们之间大多已熟悉,更是交到不少的朋友。窦宸有两个好朋友:蔡玲昱和程果。蔡玲昱顶着蘑菇头,戴着一嘴牙套,是个文静腼腆的女生。程果身高略矮但长相乖巧可爱,时常面带笑容,不过对不是很熟的人比较冷漠。
印然和坐在周围的冯立、翟梵和姜哲关系不错。冯立是班长,身形微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