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2 / 3)

而站在陆暄身边的一个年长些的学生却嗤鼻道:“中看不中用,不过是投了个好胎,生了副好皮囊,有什么好嘚瑟。”

这学生名叫郑元霖,是临川伯爵府的嫡次子,年二十四。

可他为什么要这样说陆昀呢?

却原来是两家过去有些瓜葛。

当年陆昀的二姐陆娟到了说亲的年纪,陆老太太和程夫人说的就是这临川伯爵府上的二公子郑元霖。

可郑家嫌陆娟是庶出,配不上他们家儿子,托故将这门亲事推掉了。

当时给老太太气的,一个小小的伯爵府竟还嫌弃他们堂堂侯爵府,若非两家有些交情,谁个会选择他家。

陆戴礼也是满腔怒气,转头便为陆娟挑中了一个读书人。

这人名叫段祺允,是他的一个门生。

陆戴礼这人,读书上虽不大行,却是个极爱才的,手底下养着些个文人清客,这些人隔三差五就聚在一起赋诗做文章,消遣过日,不亦乐乎。

且说他门下这个名叫段祺允的学生。此人年方二十三,早年父亡,与其母相依为命,家境虽清寒,可是书读的非常好,年纪轻轻就高中二甲第一,供职翰林院,前途不可估量。

陆戴礼正是看中这点,才有意将自己的二女儿许配给他,不想却遭到老太太和程夫人的反对,堂堂侯爵府的二小姐,下嫁给一寒门书生,这不是给人递笑话吗?

陆戴礼却说她们妇人之见,段祺允家虽不富裕,可是为人端重,无有恶习,只要人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往后必是平步青云,官居高位。

就像他的兄长陆戴祁那样。陆家自封侯开府起便重视子弟读书,只是几代人都没读出个名堂,唯独到了陆戴祁这里读出了头,从而走上仕途。

陆戴礼就想着自己这一脉也出个陆戴祁那样的人物,时年两个儿子还小,正好眼下有个现成的可以拢来做女婿,他何乐不为呢。

就这样,他不顾老太太和程夫人的反对,一意孤行将二女儿嫁给了段祺允,还送了一处宅院及几个奴婢供他们差使。

而段祺允也确实有才干,短短几年时间,如今三十岁出头就做了河南府的知府,官居从四品。

而当初拒了侯府亲事的临川伯爵府见人家女婿有出息,私下时不时会酸几句,说他家的二小姐当初是没人要了才嫁的一穷书生,那书生后来发达靠的不过是岳家的帮助,自己哪里有什么真本事。

陆家都懒怠理这种宵小之徒,两家关系早已降至冰点,见面很难和睦客气。

与安夏侯爵府一样,临川伯爵府亦是靠军功起家,当年追随太·祖皇帝打天下的郑家先辈因杀敌有功,太·祖爷登基以后赐了他们家伯爵封号。

不一样的是,临川伯爵府是降等世袭。有道是,一代帝王打天下,二代开拓疆土,三代与民休养。

大夏王朝皇位传到当今圣上这里正好是第三代,正是国力蒸蒸日上之时,边疆无甚战乱,国内亦算太平,那些靠着军功起家的勋贵们经过两三代人的消磨和挥霍,早已没了往昔的辉煌志气,子弟们一个个不思进取,靠着祖辈荫德坐吃山空,醉生梦死。

为了改变现状,这些家主们不得不让子孙们奋发读书,企图通过文举做官重振家门辉煌。

郑元霖作为家中次子,将来无爵位可以承袭,只能靠读书搏个好前程。

去年他考中了秀才,今年年初家里托关系送他进了国子监读书,正好他与陆昀同班。

因着七年前那桩旧事,两家关系僵硬,又因陆昀没有秀才功名就入了国子监,而且还十分讨班里学生的喜欢,这就让郑元霖很是嫉恨,经常明里背里说他的不是。

言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若非投了个好胎,他陆昀连个屁都不是。

陆昀觉得这人大有毛病,当年与二姐的婚事是他们家拒绝在先,后来看二姐过的好了又来诋毁。

他活了两世,就没见过这么厚颜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