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女儿。
大将军常年镇守边疆,陆暄倒听过其威名,可陆昀怎么就跟他家扯上关系了,陆暄还要再问他爹,却被他爹喝说管好他自己的事,别人家的事少操心。
陆暄多少怵他爹,就再不敢问了。今日回到国子监见着陆昀,这才问问他,这婚事到底是真是假。
此刻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学生,坐在陆昀前排的学生听了陆暄这话,紧跟着就扭过头来,很是好奇:“什么赐婚,皇上给谁赐婚了,陆昀吗?”
正好这学生嗓门大,这样一叫,立马又有其他学生围过来,同样觉得稀奇:“皇上给陆昀赐婚了,是哪家的姑娘?”
这几个学生与陆昀一样,多是世家出身,家里非官即贵,凭着父祖辈关系进的国子监读书。
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于国子监的学生而言亦多是如此。
国子监里,例监最不入流,因着是捐钱进来的,常常被人看不起。
而另一类荫监,则出自官员或勋贵之家的子弟,这些学生不经考选便可入读国子监,也时常被已经是秀才或举人的贡监举监所内涵,权贵子弟多纨绔膏粱,若非靠着父辈们的关系,他们能进国子监读书?怕是连屁都不是。
同样荫监们也看不惯这些从各府、州、县学选拔上来的贡生,认为这些学生只会一味读书,脑子大多读迂腐了,整天酸来酸去,还呆板木讷的紧。
长此以往,国子监的学生也就分出了类派,贡监们多跟贡监玩,荫监们自然也跟与自己同等身份地位的荫监玩。
陆昀出自勋贵之家,平日里凑在他身边的也多是勋贵子弟。
可现在陆昀只觉得,这些人一大早就过来询问他的婚事甚是厌恶。
他推了他们一把:“都起开!”
然而经过这俩学生大嗓门的几声喊叫,此刻在教室里的其他学生也都知道陆昀被皇帝赐婚的事了,紧跟着大家就小声议论起来。
有的说陆昀能被皇帝赐婚,是他们家族的荣幸,可见皇帝对侯府重视。
也有的说陆昀年龄还不大,这么早就成亲会不会影响他今后的学业。
当然更多的则是好奇女方的身份,既是皇帝赐婚,首先这门楣肯定不低,定是哪位世家小姐,毕竟古往今来婚姻讲求门当户对,与世家大族结亲的必定也出自世家。
可当他们听说陆昀要娶的是驻疆将军的女儿时,还是暗自惊了一下。
两家子,一勋贵一将门,一个在京城,一个又远在边疆,八竿子打不着,皇上为什么会给他们赐婚呢?
有学生就猜测,大将军常年守疆,手下管着数十万军兵,正所谓功高震主,皇上怕大将军权势过高威胁到自家江山,这才想着把人家的女儿拢到京城,名义上是嫁女,实则为监视。
而安夏侯府虽为勋贵之家,可历经几代,早已没了往日的辉煌,侯爷也仅仅只是个名头而已,并无实权。
与这样的家族联姻,一来不辱门楣,二来也不怕夫家掌权,从而两家结合壮大各自的势力。
不愧是做策论文章的,就跟分析文章一样,这些学生把人两家的亲事论的头头是道。
就在大家小声嘀咕的时候,刘助教走了进来。
助教是国子监授课的老师。
国子监不仅是一座学府,还是一所教育机构,在国子监当职的都被授予了官职,其中祭酒、司业各一人。祭酒相当于现代大学的校长,官职从四品,为国子监的最高管理者,而司业则相当于副校长,协助祭酒管理监内事务。
此外,国子监还设有博士、助教、监丞、学正、学录、典簿、典籍等官。
其中博士、助教、学正为教学之官。博士相当于现代大学的教授,分经而设,每经各置一人,负责教授学生经文,不过博士并不是每天都给学生授课,而是隔几日才授一次。
同样学正亦是隔几日给学生们授一次课,主要是辅助博士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