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南柯一梦(3 / 9)

这个心腹知己应有的地位。

在秦王亲政后不久,楚王薨了,春申君被李园所杀,荀蓁趁机提出将荀卿请到秦国来,并提出,自己愿往楚国。

考虑到收益,秦王政同意了,

荀子是没有想过儿子居然对他说谎了,

荀蓁说服荀子,以理晓之,以情动之,荀子被打动了。

大概是荀蓁说她放弃了做女儿,妻子,以及母亲的权利,

以及身为人女,她想实现父亲的愿望,

(当然了,春申君倒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荀子跟着女儿去了秦国,当然,荀茂还是被训了一顿。

荀子入秦,秦王以其为兰池学宫祭酒,

荀子来了秦国后,结合秦国本土环境,以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大力发展各级教育事业,为将来的统一战争的后勤以及战后修整打下坚实的基础,

顺便说一句,虽然荀蓁没有完全恢复记忆,但她对秦王政应该是有补偿心理在的,就像她对荀子一样。

但两者的区别是,她对秦王政好,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嬴政,嗯,如果是嬴政来到这个世界,他一定会对另一个自己好,所以大概是一种另类的爱屋及乌。

秦王政十年,丽姬的美名逐渐流传各国,声名炽盛,令诸多王侯都为之心动。

荀子也听说了这个消息,他是心惊肉跳的,这一刻他庆幸,女儿不是公孙丽。

后来临终前荀子说,“我怨过王渝,以及你母亲,但那一刻,我必须承认,他们是对的,你也是对的。”

拥有绝世美貌,要么就隐居不出,或者毁掉容貌,若这两者都做不到,那就只能依靠外力,通过权力保障。

没有才能的女子攀附君王,有才能的……

就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不过丽姬的事情出来后,荀子还是有点微词的,不过仅限于对女儿说。

荀子略带讽刺,大概是,这样的秦王,

荀蓁说他不是一个好人,

但他能完成那些好人完不成的,

世间安得双全法?

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舍弃什么,

荀子不说话了,他闭上了眼,

因为他知道女儿舍弃了什么,

不过,很快秦王就用郑国的事让荀子重新对他树立起了信心。

荀子:虽然秦王人不咋地,但当君王当的很好,不过幸好他不是我女婿。

公孙羽:我怀疑你在指桑骂槐。

大概有了荀子的相助,在收拢人心方面,秦国做的很是顺利。

另外,魏僚给师侄送自己的书,被蒙恬逮到,然后顺理成章地被留下来,和荀子一样并列秦国两大吉祥物(能干活的那种。)

………………………………

丽姬生下孩子,取名为天明,秦王对其爱屋及乌,有一次魏僚还看见过天明,然后嘛……

魏僚表示:这孩子不怎么像秦王啊!

当然啦,这话他只在心里说说,他不会给自己还有师侄找麻烦,这秦王都把别人的儿子当成自己的了,鬼知道他能为公孙丽这个女人再干出什么事来。

自古君臣相得最难,他骨头一大把了,不怎么在乎这个,可蓁儿不一样!

他的未来那样广阔,决不能折在后宫妇人的一张嘴上!

魏僚确实对丽姬没啥怜香惜玉之心,尤其是在仔细听完了她出名的前因后果,连怜惜都没了。

魏僚:人长得倒是好看,可惜不长脑子啊!

我师侄那是眼瞎分不清美丑,可你公孙丽还分不清美丑?出个门大摇大摆,还要唱首歌,生怕别人看不到你是不是?

联想到自家师侄每次下山都严防死守,甚至在没有确立志向前一度尝试过在自己的脸上来一刀,魏僚就觉得,丽姬未免有些不知道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