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气喘声。
还好杜绾归来已是半刻后了,她果然走到顾玉潭与褚鸯璃的床前,再次细细察看,许久才松了口气,躺了回去。
而顾玉潭闭着眼,脑中却开始思考刚刚听到的考题。她心中暗叹,幸而她与杜绾算是同时知晓,也算公平。那人好厉害的心机,将考题这样告知,即便是无心作弊,人也总会忍不住围绕这话题再三思索。
而且,这题目并不容易,如果杜绾思考一夜,她却是明日才知,的确没有任何赢的把握。
子美便是杜甫,杜甫一生心系家国,几十年蹉跎却依旧有着“致君尧舜上”的报效之心。可就是这位被后世称为“诗圣”的写实诗人,却也有着他人生抹不去的污点。
杜甫的年代,正是唐玄宗盛宠杨贵妃之时。杨国忠作为杨贵妃的族兄,吃喝嫖赌样样俱全,却一跃成为了唐朝的宰相。马嵬坡兵变中,军士们要逼死的哪里是性格婉顺的杨玉环,其实是专权误国的杨国忠。
杨国忠担任宰相时,自己毫无军事才能,偏要屡屡教唆唐玄宗出兵攻打南诏国,致使六万唐军命丧沙场。多少无辜百姓就此没了丈夫,失了儿子,彼时的杜甫看见那些无依无靠的破碎家庭,也曾义愤填膺地写下“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一首《兵车行》和两年之后所作的《丽人行》,对杨国忠的讽刺可谓达到极致。
可是就在几年后,屡次落第的杜甫投靠无门,加之被李林甫打压得心灰意冷,竟然想转入杨国忠门下。他甚至专门献上一篇《封西岳赋》来拍杨国忠的马屁,赞美当时任司空一职的杨国忠乃是由山神降下的朝廷栋梁。
杜子美,想用所有的正义和良心,换一个仕途的美好前景。可是朝廷封官的消息与家中传来的噩耗同时抵达:他一岁的小儿子已经快饿死了。杜甫顶着一身风雪连夜驾马回家,却在踏进家门的一瞬便听到了嚎啕的哀哭。
儿子没等到为养家甘愿做个无耻小人的父亲,却用他的死,唤醒了父亲那极力压抑在内心的浩然正气。杜甫自此,便依旧是那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伟大诗人,可是那篇首鼠两端的《封西岳赋》,却成了后世对他的最大争议。
子美致君尧舜上,却道山神降司空。这题难就难在,到底该如何评判?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排在治国之前。杜甫为了妻子与孩子,在战乱前奢靡的大唐,求一个能让家人吃顿饱饭的工作,他错了吗?
可忠义乃立身之本,他亲眼看过路边的百姓枯骨,亲身在挣扎求存的底层人民中有过一席之地,却依旧对这些苦难的始作俑者高声歌颂,他对了吗?
折腰与不折腰,从来都是一个历史难题。
更何况,这里面还包含着对玄宗功过参半的一生如何定论?对马嵬坡上他最终的选择如何审度?涉及到君王,稍有不慎便会有借古讽今的嫌疑,而这在科举试题中,乃是大忌。
顾玉潭想得头痛,倒是意外被转移了连日来的愁绪,在苦苦思索中,竟然真的渐渐睡去。
第二日被褚鸯璃叫醒时,她竟有了连日来都不曾有过的神清气爽。顾玉潭叹口气,果然适当运动和良好睡眠,是能医治大部分病症的最佳方案吗?
出了房门,才发现门口竟然等了许多人。瞧那一个个那摩拳擦掌的架势,倒像是今日参加比试的不是顾玉潭与杜绾,而是他们。
褚鸯璃眉头也微微一皱,看向贺茗,意思不言而喻。
贺茗讪笑着走过来:“咳咳,毕竟你们两个将要一决高下之人,却住在同一间房。我们来看看,昨晚会不会有什么意外?”
顾玉潭瞠目,意外?这些家伙脑子里在想什么,难不成她和杜绾还会谁先把谁干掉,先下手为强?
此时谢崇椋却自其他人身后走出来,到顾玉潭身前,笑着问:“今日顾小娘子是准备旗开得胜呢,还是准备九转功成呢?”
顾玉潭翻翻白眼,这是选择吗?两个选项的唯一区别不过是取胜早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