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里局外(2 / 2)

前提。所以,我猜这一条必是除女子科举外,抗力最强最难推行的一条。”

看到谢崇椋惊叹中带着欣赏的眼神,顾玉潭便知道自己没猜错。新皇帝要加强集权,地方的臣子们便要让权,他们怎么肯?所谓整肃纪纲,实则是更多事宜要层层上报才能有最终决断,所谓悬法于众,则是将邢赏予夺的公道还到了百姓手中。若说女子科举是长远来看侵害了士大夫们的权益,那这整顿吏治便是当下就要从他们手中夺权。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抗争之力必然不小。

谢崇椋点点头,认可了顾玉潭的说法,旋即又是冷笑:“这些老匹夫,我要看看他们能负隅顽抗到几时?”

顾玉潭诧异地看过去,这倒是她头一次听到谢崇椋骂人,看来这一个月在县衙着实憋屈。

“好一个负隅顽抗。”顾玉潭决定劝劝这初入职场的热血青年,“既然谢公子知道他们是负隅顽抗,必有败落的一日,那不过就是时间长短罢了。若纪纲不肃,那不如重颁诏令,挑几个顶风作案的杀鸡儆猴;他们不肯以法理政,那便将法度张贴于大街小巷,传授于大小学堂,减免以民告官的杖责之刑,让百姓来担负这监察之责。”

谢崇椋初听时,以为顾玉潭只是几句轻描淡写的安慰,却不想听到后面越发惊喜。

他一时间恨不得拿纸笔来统统记下,又真想立马带着顾玉潭上京面圣,恳请朝廷重用于她。谢崇椋无比庆幸自己两个月之前的决定,没想到竟然是意外捡到宝了。心中除了欣赏也有自豪,总觉得这颗沧海遗珠是被自己所发现的,便有了一丝丝独怀秘密的窃喜。

顾玉潭倒觉得寻常,她前世是政治老师,这些“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内容早就背的滚瓜烂熟,但是她也知道,在封建社会想推行这一套难上加难。但是正是因为艰难,才总要有个开头,她不奢望能百分之百地落实,但凡能有十之一二的成效,就已经算是意外之喜了。

如今她身在局外,自然是没有资格参与到新政的决策和实施中的,但是谢崇椋已是局内之人。而且观他行事作风,是真的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所以顾玉潭想借他之手,将这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率先打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