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3 / 3)

冉培坤不顾自己身在档案室,掏出一根香烟点上。

目前的话题还不足以引起他的兴趣。

马文野把卷宗从地板上搬到桌面上,一张张铺平摊开,所有受袭者的照片资料一览无余。

“第一,几乎所有案子都发生在夜晚,说明凶手可能不具备在白天作案的时间和条件。

但是最近一次青方市场案子打破了这个规律,不能保证今后凶手是否还会按此规律作案。”

“第二,每次作案凶手都会从受袭者身上拿走一样东西。这表明凶手同理心极差,面对受袭者有高度优越感和病态的占有欲。”

“第三,除了青方市场的案子,其余受袭者拥有一些共性。所有的受袭者的风评都很不错,周围人的评价几乎都是‘友善、人缘好、开朗’等等。”

这三点发现和冉培坤总结的相类似,但又有所不同。

冉培坤呷了口茶,没有作声。

“所以我推断,整起犯罪都是凶手的代偿行为,即为了弥补内心或身体缺失,通过犯罪行为补偿的行为。

在犯罪过程中,凶手能够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所以他不断地犯罪来持续这种快/感,于是就形成了系列犯罪。”

“凶手的作案手段、作案时间已经被打乱,缺乏规律性。

目前他应该处在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中,稍有刺激,很快他就会进行下一次袭击。”

冉培坤和马文野都知道,如果再找不到线索,受袭者人数还会不断增加。而他们目前能做的事情,又凤毛麟角。

冉培坤沉默了,陷入深深的思考。

马文野把手背在后面,故作老成地在走廊里来回踱步,继续说。

“我们只能从受袭者共性下手,找到那个‘愤怒的来源’,最终锁定凶手。”

“你的意思是……”

冉培坤单手捏灭了手里的香烟,坐直了身子。

“导致凶手愤怒的那个人,很有可能就拥有受袭者的共性特征?”

“没错,这人极有可能是他周围的人。”

马文野伸出一只手指,指向天花板。

“甚至是凶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