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在听完吴畏采访回来的素材后,火速做出了调整,短短数小时,他们就整理出了新的新闻样稿,递到殷总的面前。这一次,他们准备以这个车祸新闻为引子,去撕整个网约车市场的隐患。
这是吴畏的点子。
他觉得这就是差的那个“震撼性切入点”——还有什么比两条差点逝去的鲜活生命更震撼人心的?
吴畏不记得哪本书里写过,做新闻,不光是要报道已经发生的事实,更是要警示看客,勿让类似的悲剧再度发生。
在互联网应用的垂直细分领域里,很多行业都野蛮生长,既缺乏法律政策上的监管,又缺乏企业自管的力度,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网约车发展如此迅速,市场体量早已经赶超了传统的出租车业务,类似大大小小的网约车车祸也许每天都在发生,有的车祸惨重有机会被报道,有的没有损伤没机会被报道,媒体报道的最大价值就是将这类事件背后的终极原因深挖出来,引起市场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他们就要做那个勇于“炸井”的人。
殷总看完新的新闻样稿后,终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他批复:很好,再修修稿件细节,拳头要打到点,不要不痛不痒。
新闻部门的下属们无一不佩服殷总的魄力。
目前网约车市场的头部APP是由杉木资本投资的,同时,杉木资本也是瓜站的大股东之一,如今殷总去揭兄弟公司的短,肯定会有怒火要反噬到殷总身上,这些压力最后还不是由殷总来扛?
通过的选题表重回大家手中的时候,大家都很激动,吴畏也突然明白了殷总当初那句“我们需要的就是有想法、敢碰钉子的年轻人”是个什么意思,没错,他们都是“敢碰钉子的年轻人”,如果某些丑陋的遮羞布没有人敢揭,那就让他们来揭。
很快,一则由近期发生的恶性车祸做为报道点,发散开来直指当今社会网约车监管不力乱现象众多的视频新闻报道在“瓜站”上重磅头条挂了出来。
新闻中的记者吴畏采访两位车祸当事人和警方,深度剖析了造成这次车祸的缘由:男司机取证不久,对长途路况和驾驶都不够熟悉,女乘客发现男司机深夜改道,言辞又含糊不清,误以为男司机图谋不轨故意偏离系统设定驾驶路线,女乘客想要跳车,男司机阻拦造成误会,引发进一步的肢体冲突,在女乘客误扒方向盘后,男司机也误把刹车当油门,撞上山体,差点同归于尽。记者认为,无论把错归结在男司机或女乘客身上,都是片面的,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在网约车的监管不力上。
是谁让新人驾驶员进入网约车领域“练手”?
是平台。
是谁让网约车驾驶路线警示语单一化?
是平台。
是谁让乘客发现潜在危险时没有更多的警示方式,只能想到跳车?
还是平台。
资本进入一个领域布局,就有责任和义务去规范整个市场,不能任其野蛮生长,等惨案频发后才迫于社会压力进行整改。
记者吴畏在报道完这起车祸后新闻并没有结束,而是甩出了一份调查已久的网约车暗访报告,报告中指出,从网约车、司机的申请源头上就存在极大的监管漏洞,各种不合格车辆都有办法蒙混过关,进入网约车市场,司机的履历、驾龄没有相关监管限制,甚至连网约车司机资格考试,都可以代考、抄袭,形同虚设。而网约车投诉系统响应缓慢,低成本外包,仅有信誉打分,没有严格的禁运条款。甚至有很多司机利用网约车系统的霸王条款漏洞,故意以各种理由拖延时间好让客户取消订单,赚取客户必须赔付的小额“违约金”。
在报道后,记者吴畏呼吁,网约车平台应当同出租车一样,进行严格的市场监管,否则,不规范现象会屡禁不止,恶性事件也将频频发生。
最后一个镜头,是吴畏站在镜头前,义正言辞收尾:“监管应该跑在市场的前方,而非跑在悲剧的后方,在网约车迅速发展极大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