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健身的绿荫公园,二环胡同里的民俗风情……可当他真正走出校园后,这座城市展示出本来面目,像一头巨兽般张开血盆大口,露出它的獠牙,让苏晗不战而栗,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走好脚下每一步,生怕一着不慎就被这座城市无情地吞噬掉,不留任何痕迹。
即便如此,苏晗仍旧心甘情愿地融入到这座城市中来。它像一块巨大的磁铁,让人一旦靠近了爱上它后便难以撤离。它的包容开放使得苏晗在这个年龄即使孑身一人也不会受到像小县城里那样不友好的目光,它的活力四射使得年轻人每日都能朝气蓬勃寻求发展而不是像小县城那样暮气沉沉。它干净,繁华,热闹,发达。一张张城市名片带来的群聚效应,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前来报道。能够在它的羽翼下生活下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肯定,尤其是对于来自小地方的人来说,这份肯定是对他们多年辛苦最好的回报,也是支撑他们继续在这座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市拼搏下去的最强动力。
孤身一人在大城市打拼也有显而易见的坏处,其中之一便出现在了跟前。一旦病倒,身边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这很容易让本已虚弱不堪的身躯饱受孤独、相思之苦。好在苏晗在北京还有朋友,方磊的出现让他孤独的内心得到了不少慰藉。
“你在大学的时候身体不错啊,怎么毕业之后身体素质反而变差了?是不是读研究生的时候,谁家的小姑娘对你展开了‘□□’,害得你身子骨都快折了进去?还是说研究生毕业后,‘残酷’的工作对你的小身板下了毒手?”方磊打趣道。
苏晗无力地白了他一眼。
不过方磊说的是实话,如果时间的齿轮可以往前拨的话,苏晗一定会重新选择,不再借酒消愁,不再深夜不寐,不再折腾折磨自己。年轻的本钱消耗起来比想象中要快,身体素质再强壮的年轻人,不懂爱惜自己,很快就会变得垂垂老矣——不是在年龄上,而是在身体和心理上。
苏晗轻咳了一声:“如果不是和你吃饭喝酒,就不会得肠胃炎;如果不是肠胃炎,也不会久烧不退住进医院。”
方磊没等嘴里的香蕉咽下去,着急忙慌地反驳道:“得得得,你可赶紧打住吧!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你出差回来,我好心给你接风,谁知你这么娇贵,去了高原两个月,刚回来就水土不服了?”
住院之前苏晗去了趟青藏高原,可不是像书中写的文艺青年那样,去趟拉萨就能把自己的心灵给洗涤干净了。苏晗的研究生论文做的就是高原的生态系统,进研究所工作后的研究方向也是如此。没去青藏高原之前,那里于他而言就像电视里描绘得那样迷人神秘,就像文人笔下能够治愈心灵的圣城。等到自己真正去过了,才发现伴有呼吸困难的神奇秘境不看也罢,再纯洁的心灵也抵不住头疼和腹泻的反复折磨。对于苏晗而言,青藏高原的考察更像是一场身心的苦旅,因为职责所在,是他不得不迎接的挑战。对于高原来说,像苏晗这样生长在平原上的人,是高原生态系统的外来物种,外来物种的入侵,总会与新的生态系统有一个交互的过程,最终达到生态的平衡。多去高原几次之后,苏晗自认为与高原之间的关系处在了一种“平衡”的状态,确实如此,高原反应持续的时间和程度都有所改善,殊不知从高原下来之后,反而“生态失衡”了。
苏晗按响了呼叫铃,不一会儿护士就来起针了。
“护士,我的检查结果出来了没?久烧不退是什么原因?”
杨琳护士淡淡地回道:“如果有结果,医生会告诉你的。”
方磊打趣道:“苏晗你到底有病没病啊?没病来医院干嘛?是不是想借此机会休假?”
杨琳没有答话,悄无声息地从病房里退了出来。
“没病来住院?那才是真的有病,而且还病得不轻,不过是神经病。”苏晗用手指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说道,“今早刚刚量过的体温,38度,烧得我头疼,你看我额头上的汗珠子。”
“喝酒都不止38度,区区体温,能奈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