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一带找来着名风水师杨筠松、曾文迪、廖三传的后人再次察看,最后十八道岭被确定为建陵地点。嘉靖嫌十八道岭山名不雅,下诏更名为阳翠岭。嘉靖现在令钦天监和工部在阳翠岭附近为陆炳寻找墓地,就是要陆炳随葬嘉靖的意思了。
功臣陪葬皇帝,其实是从唐太宗时才形成一套完备的制度,唐太宗下诏称:斯盖往圣垂范,前贤遗则,存曩昔之宿心,笃始终之大义。皇运之初,时逢交泰,谋臣武将等,先朝特蒙顾遇者,自今以后,身薨之日,所司宜即以闻,并于献陵左侧,赐以墓地,并给东园秘器。
本朝当然也有这个制度,在太祖孝陵的钟山之阴,紫金山北麓也安排了功臣们的陵墓,陪葬孝陵的功臣有: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东瓯王汤和、江国公吴良、海国公吴祯、滕国公顾时、许国公王志、芮国公杨璟、燕山侯孙兴祖、黔国公吴复、皖国公仇成、汝南侯梅思祖、永国公薛显等14人。
嘉靖想要在阳翠岭附近为陆炳寻找墓地,当然是有让陆炳陪葬的意思,徐阶赶紧劝阻道:“陛下,自成祖以来,虽河间王(张玉)、东平王(朱能)亦未随葬长陵,陛下痛惜忠诚伯之心,臣等尽知之,然成祖所无,陛下何必复之?不若照成祖之例,下天子三等,营建墓地,略远阳翠岭,以慰陛下之心。”
徐阶的话也使得嘉靖开始认真思考起来了,虽然在自己心目中陆炳确实是忠义无双,但是毕竟不如徐达、汤和等人的开国辅运和张玉、朱能的奉天靖难之功,连张玉、朱能都没能陪葬长陵,陆炳陪葬就更说不过去了,于是嘉靖说道:“那钦天监和工部务必要择一吉壤,离阳翠岭近些!”
徐阶和潘恩赶紧领旨去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