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面陈方略于庙堂(三)(1 / 2)

隆庆中兴 休息的云 1045 字 25天前

这个数字,确实是令朱载坖等人十分惊讶。

连李春芳也不得不感叹道:“无怪乎暴师十万,日费千金啊,这三万大军,所费就如此浩大,遑论十万大军呢?”

朱载坖当然知道这样的开支对于大明朝廷来说无疑是极为浩大的,但是朱载坖既然已经决定打折一仗了,那就不管多大的代价也要付出,朱载坖说道:“兵法有言,夫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况深入敌境,飞挽不通,袭师及寇,益资拟备。虽云因粮于敌,亦虞清野以待。三军之事,莫重于粮饷,一百二十万石粮草,换辽东十年安稳,并不算亏。”

汪道昆接着说道:“殿下,除了这一百二十万石的粮草之外,还有赏银,以臣估计,恐怕需要三十万两白银以犒赏三军。”

其实相对于于一百二十万石的粮草,三十万的银子反而是好解决的,虽然太仓没有银子,但是朱载坖相信,嘉靖的内承运库肯定是有的,这两年嘉靖的内承运库充实的很,这些道士现在斋醮所用的金银都比以前多了数倍,内承运库还是很充实的。

不过高拱也说道:“殿下,如此浩大的开支,仅仅为了一个王杲,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啊。”

高拱的话说的很有道理,连朱载坖也不得不承认,若是仅仅为了一个王杲,朝廷出动数万精锐,耗费的钱粮以百万计,那确实是极为不划算的,朱载坖要想说服朝廷,还需要过得去的理由。

朱载坖问道:“李总戎,你怎么看?此战能不能保辽东十年安稳?”

李成梁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朱载坖的问题,而是请求朱载坖将辽东地图取来,朱载坖命人取来地图之后,李成梁仔细的查看地图之后,为朱载坖和汪道昆、讲官们解释起来。

虽然说大明的边墙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但是其实在山海关外的辽东镇,辽东的官军也有边墙,辽东边墙的东端,是与东北少数民族接界的军事前沿,也就是宽甸六堡。

之前朝廷为了应对日益强大的女真势力,在辽东地区修建了南起凤凰东至昌图的边界和相应的十座堡城,以期能起到遏制建州女真南下掳掠的作用。不过整条防线在后来却并没有实现阻隔内外的目的,并且在女真长期的进攻之下逐渐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毁坏。为此朝廷决定规度要害,在辽阳东边建江沿台、险山、孤山、一堵墙、散羊峪等六堡,并设立险山参将,抵御女真人的入侵。

但是此处本身距离较远、平时难于防护,而且女真频繁扰边,日后无险可守。李成梁在地图上为朱载坖和一众臣子解说道:“殿下,诸位,原先的宽甸六堡不利防守,若移建孤山堡于张其哈喇甸,险山堡于宽甸,移沿江新安四堡于长甸,长岭诸处,仍以孤山、险山二参将戍之,可拓地七、八百里,益收耕牧之利。则女真难以滋扰也。”

李成梁的计划是将整个宽甸六堡向北移,将边墙拓展到既利于守备又有可耕之田的宽甸地区,而且李成梁早就勘察好了地方,长甸堡在宽甸南百里,其东北五十里为永甸堡,又大奠堡在宽甸东南三十里,又东为石岔口驿,又宽甸北三十里约新甸堡,从新在此处构筑堡垒和长城,设兵守备,同时给士卒分配土地。

汪道昆不由得说道:“这样一来,又是一笔开支啊。”

朱载坖当然知道重新修筑堡垒长城需要投资,但是在辽东现在的情况下,未尝不是以工代赈的办法,而且宽甸土地肥沃,便于屯垦,日后的官军至少不担忧粮草问题。

而且经过李成梁的解说,宽甸地区其地北界王杲,东邻兀堂,是东胡分犯要路,诸夷必争的边冲要地。大明将六堡北移,以便更好的拒敌于边墙之外。而且联络朝鲜互通往来是必然考虑。宽甸地区与朝鲜隔江相望,是两国之间人员相互联系的必经之处。大明控制此地,既限制了女真南下发展的同时,又可以保证对朝鲜持续施加政治影响。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更重要的是,北移六堡,大明实际控制的土地可是实打实多出了近八百里,对于朝廷有嘉靖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