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众大小官员的弹劾,裕王和讲官们都没有作出任何反应,这倒是出乎一众大臣们和嘉靖的意料。
嘉靖知道后对黄锦说道:“总算是有点长进了。”
黄锦陪着笑脸说道:“陛下,殿下和讲官们可都是人杰,当然不会令陛下失望的。”
严嵩府上,这位当朝首辅正在和自己的儿子小阁老聊天,说实话,严嵩现在是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自嘉靖三十六年以来,严嵩的精力就大为不济,处理政务都需要严世蕃的协助,而且随着聂豹、欧阳德等人的相继去位或离世,严嵩也越发的形单影只。
现在的后起之秀一个个的都厉害的紧,不仅是徐阶在内阁跟严嵩明争暗斗,袁炜现在也在摩拳擦掌,准备入阁,各种事务也使得严嵩实在是无力处理,他早就萌生出了退隐之心。
在江西老家的聂豹也多次写信给严嵩,虽然只是向严嵩诉说他归乡之后的田园生活,但是严嵩很清楚,聂豹的意思就是劝严嵩早日放下权位,回归田园。
严嵩喝了口茶,感叹道:“田园将芜胡不归!”
严世蕃也很清楚,自己的老爹还能在首辅这个位置上做多久,已经很难说了。虽然嘉靖对于严嵩的信任依旧,但是信任严嵩并不意味着信任严世蕃。而严世蕃更加担心的是,一旦严嵩去位,当年被严嵩整治的这些政敌,肯定会反攻倒算,也许嘉靖和严嵩有几分情谊,不会轻易动他,可是严世蕃呢?严家呢?
严嵩、严世蕃父子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一直待在首辅的位置上,不愿意放权。眼下因为朱载坖的奏疏而引发的朝廷波澜,令严嵩也是极为头疼,虽然严嵩已经极力的去避免此事扩大,但是很显然,言官们并不买严嵩的帐。
严世蕃问道:“父亲,眼下此事应该怎么办?”
严嵩这才抬起眼说道:“等。”现在也只有等着一个办法了,言官们疯狂的弹劾裕王,裕王那边却没有半点反应,严嵩就更不会有什么反应。
严世蕃问道:“要不要给裕王通个气。”严世蕃当然想借此机会在朱载坖那里买好,但是此事被严嵩按下了,严嵩说道:“此事交给袁懋中(袁炜字)去吧!”
严嵩将这个买好裕王的机会交给了袁炜,严世蕃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严世蕃问道:“袁懋中这是要入阁了?”
严嵩点点头,自从袁炜升任礼部尚书后,其实袁炜入阁的事情就已经很明显了,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吕本也已经多次请求致仕,一旦吕本致仕,袁炜顺理成章入阁办事是很正常的,现在需要的就是一个契机,而严嵩就准备给袁炜这个契机。
果不其然,在科道言官们疯狂弹劾朱载坖后,第一个上疏的不是裕王讲官或者其他的裕王近臣,而是礼部尚书袁炜,作为礼部尚书,袁炜引经据典,严厉的驳斥了言官们的看法,在大明祖制中,亲王是可以上疏言事的,虽然大部分的亲王在永乐之后被剥夺了政治权力,但是作为祖制的亲王上疏言事可并没有被删除,而且也没人敢于删除太祖的祖训。
而且袁炜还引用例子,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襄王朱瞻墡在亲王之中“最长且贤”,因此被认为是监国的最佳人选。太后也曾想迎立朱瞻墡,下令取襄国金符召襄王入朝监国,但襄王并未入朝,而是上书建言三事:请立皇长子为太子、令郕王朱祁钰监国和要朝廷募勇智士营救英宗回銮。
这样的大事,亲王都可以上疏直言,那为什么裕王不能上疏言事呢?袁炜认为言官们的弹劾首先是有违祖制。
然后袁炜接着论述言官们的弹劾有违人情,朱载坖和嘉靖是父子关系,于国而言,朱载坖是皇子亲王,嘉靖是君父陛下,臣对君奏,子向父言,有何不可?朱载坖向嘉靖奏事,既是为人臣的职守,也是为人子的常情,难道这些言官们平日里在家中就和自己的父亲一言不发吗?
还是他们都是些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所以袁炜认为言官们弹劾既无祖制之依,又违人情之理,实在是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