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炳到了无逸殿后,嘉靖直接问道:“文孚你觉得李默出这个策问题目是不是有意的?”
陆炳当即说道:“陛下,臣以为李默绝无此心。其人疏阔,偶有不谨之语,绝非出于本心。”陆炳赶紧为李默辩护,并且举出了例子说明李默的个性。
当年李默被任命为武会试同考官,试毕,赴兵部宴。兵部尚书王宪态度傲慢,轻视僚属,不以宾礼相待。李默对此不满,当面指责王宪不明礼节,为此遭到弹劾,被贬为宁国府同知,后调任浙江左布政使。陆炳认为李默一向如此,说李默是含沙射影,有意诋毁嘉靖,陆炳认为不太现实。
至于王忬,他一向如此,嘉靖倒是很了解他,但是王忬这次干的事情嘉靖却是不能容忍他了,嘉靖肯定是要重处王忬的。
听了陆炳的话,嘉靖没有说什么,只是让陆炳回去,自己需要仔细思考一下。
陆炳走后,嘉靖仔细思考着徐阶和陆炳的话,李默是不是真的含沙射影,其实嘉靖很清楚,当了这么多年皇帝,嘉靖要是连这个都搞不明白的话,还当什么皇帝,但是是不是要对李默、王忬两人网开一面,那就是嘉靖要思考的问题了。
嘉靖在议定大礼事件中对反对派的政治清洗及一系列配合其掌控话语权的政治宣传,都起到了树立皇帝在控制礼法与朝臣上的威信的作用。待皇帝的绝对权威树立,朝臣的政治空间紧缩之后,国家律法受皇权掌控的程度就越高,现在的法司官员,绝不敢违逆嘉靖的意思。
嘉靖现在权威可以说是无上的了。要说嘉靖借此树立什么权威,大可不必,更多的是对朝臣天然的警惕罢了。但是徐阶、陆炳两人的话对嘉靖还是有些触动的。
尤其是徐阶,嘉靖听懂的徐阶的潜台词,徐阶认为,经过这么多年嘉靖对于臣子们的打击甚至于杀戮,臣子们对于嘉靖表面上确实是臣服了,但是现在朝廷内外存在着一种悲观失望的氛围,而这不可能是个人的力量所能扭转、改善甚至置身于外的。
当皇权有力量将国家的律和礼纳入到不合祖制的、非正常发展的轨道上,并与士大夫的整体互相对立时,君臣之间的分力而非合力就渐趋成为了时代的整体风貌,传统儒者致君泽民的要求便无法实现了,嘉靖是不信任臣子们,但是嘉靖很清楚,自己一个人是无法治理国家的。
之前嘉靖之所以对臣子们采取严厉打击的态度,是因为他对于朱载坖很不满意,虽然他是长子,但是之前的朱载坖看不出什么政治手腕,嘉靖担心自己生前所做的一切,尤其是有关大礼议的事情,在朱载坖手上被人推翻。所以他要极力打击大臣们,把自己意志奉为金科玉律,不可动摇。
其实从皇帝的角度,嘉靖并不能算差的。朱载坖前世也觉得,嘉靖确实不是东西,南倭北虏之下,一意修玄。但是从皇帝的角度来看,南倭北虏,只要不危及到嘉靖的地位,那又如何?像倭寇,真的影响到了嘉靖,嘉靖一样可以简拔能臣干将,加以剿灭,很多时候,嘉靖只是不愿意做罢了。
要知道嘉靖从一个地方藩王到九五之尊,先是干翻了三朝元老杨廷和,再是推动大礼议,树立了自己的无上权威。随后不管是修玄也罢,斋醮也罢,大权一天也没有旁落过。就这么干了四十五年,还为自己那个原来不怎么靠谱的儿子整了个靠谱的班子,保证原本的朱载坖哪怕是当小蜜蜂大明也能正常运转下去。
甚至他弄起来的这个班子,还可以管到自己的孙子。这个本事,斑斑青史,有几人能做到?至于什么百姓过得好不好,不好意思,这个根本不在万寿帝君的考虑范围内,或者说也没有几个皇帝考虑这个问题,他们更多的是考虑百姓怎么不造反罢了。
作为皇帝,只用考虑两个问题,首先就是自己屁股底下这个位置怎么坐稳,坐到死。其次就是怎么传之子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其他问题,都不重要。
什么民间疾苦,百姓民生,别说嘉靖了,你问问满朝文武,这些两榜进士,饱学名儒们,这些勾八东西想过没有?他们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