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书院(2 / 3)

贺夕阳 尧其麦 1696 字 2023-06-03

“最后说一句,如果大家大学四年不想虚掷,那不妨来这里。我的讲话结束,谢谢大家。”

台下掌声一遍遍响起,陈夕脑海里不停重播这那句话“如果大学四年不想虚掷,不妨来这里。”

她确实不想虚掷,不想浪费任何时间。

在王心讲完这段话后的半小时,陈夕在报名表上签上了名字,等待笔试。

五月初,博雅书院的彭老师将报名的人拉到一个群里,下达了笔试的要求。

“说一说学汉语言以来,你们的感悟。”

“不少于八百字。”

“写完后发送到18888888@□□.con邮箱。”

“截至日期是5月5日。”

陈夕是吃了午饭看到这条信息的,在交报名表后,她疯狂去补那些古今中外的知识,但偏偏社团和合唱团事情都很多,很多时候她不得不停下复习,去排练,去干活。

她把电脑塞到包里,打算去图书馆写。

五月的雨来得很急,还好她走得快,进了图书馆才下起来。天气不算好,阴雨天总是让人容易困,这个五一她没有回家,安心在学校想这个笔试内容。

看似很宽泛的题目,也很好写,实际上容易千篇一律。

所以说,学了快一年的汉语言文学,到底学了什么呢?

难理解的文学概论,厚重的古代文学史,细微的现代汉语知识,又或者是曲曲折折的现当代文学史。

这是陈夕对它们的第一印象,不知道它们对陈夕的第一印象如何。

“我对汉语言文学的感悟。”

半小时,陈夕的文档上还是这句话。

她有些不耐烦了,合上电脑,走到任意一个书架前,随意抽出了一本书。

“《边城》”

陈夕记得这是翠翠的故事,但是她不太记得故事结局是什么,匆匆翻到了最后一页。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陈夕拿着那本书,回到位置上,翻了翻,好像明白了什么,打开电脑写下了那篇感悟。

写完后,陈夕看了几遍,仔细检查了错别字,发送到那位老师的邮箱。

窗外的雨还在下着,淅淅沥沥,微信里各种群聊消息来回跳动,陈夕重新打开那本书,重新看那些故事。

有些人可能永远都回不来了,但是那些来过的痕迹,不容易消失。

只要你记得。

5月10日,陈夕收到了面试通知,原本一百多个人里,筛掉快一半,六十多人进了面试。

博雅书院的彭老师又将面试的人拉到了一个群里,通知面试时间。

“恭喜各位同学,通过笔试成功进入了面试环节,我们的面试在5月12日,分上午下午两场,稍后会把名单发到群里,大家好好准备一下,期待你们的到来。”

陈夕是上午场的第6个,那天晚上陈夕都没睡好觉,不停翻身。

隔壁床的圆圆又探出她圆圆的脑袋。

“小夕同学,你怎么了?”

陈夕没听见,耳机里放的音乐很大。

直到圆圆将手伸进她的床帘里。陈夕惊呼一声,摘下耳机。

“哎呀,吓到小夕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没事没事,怎么了?”陈夕也探出头。

“你怎么了,老是翻身,我这脑袋也跟着你一晃一晃。”

陈夕瞬间红了脸,着急道歉。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这有点焦虑,不动了不动了。”

“焦虑啥,作业不都写好了嘛。你看他俩还在下面熬。”

是的,恬恬跟欣欣还在赶现当代的赏析作业,只有圆圆和陈夕上床睡觉了。

“没,担心自己写得有问题。”陈夕没说自己去参加了博雅书院,没有定数的事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