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以为杨业是来羞辱儒家,用格物论取代儒家的。
但没想到,杨业却是将儒家的核心理念,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让儒门拥有了追上,甚至超越佛门的基础。
于是,如今论道台上,稷下学宫的人再看到杨业,便不再像是一开始那般厌恶,而是带着几分仰慕之意。
所有人对杨业的看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这场论道,必须要进行下去。
“先生既言世间万物皆可为儒,不知先生的格物论是否也是儒?”
孔继又问了一句。
这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
如果杨业亲口说是的。
这样,他的格物论就自然而然地被归入了儒家的一脉。
如果杨业拒绝的话。
那他之前说的话就是在放屁。
但杨业却是气定神闲,笑容不改:“自然!”
“杨某什么时候说自己非儒门之人了?”
“只是,我的儒与其他的儒不同而已。”
杨业的话还没有说完,又接着道:“儒家,是为天下苍生,格物,也是为天下苍生。”
“所以,依杨某之见,以儒家为本,以格物论为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儒家修身养性、治国平定天下的终极目标。”
杨业慢条斯理地说道,将自己的格物论与儒家的关系,娓娓道来。
也就是说,孔子的仁是一个问题。
而格物论,则是针对人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解决办法。
只有他的格物论,才能让儒家能真正的追求到修身,治国,平定天下。
所以杨业坦然承认,他的格物论是儒家的一
部分。
杨业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尤其是那些观战之人。
他是在向所有人宣告他的身份。
他要做一位货真价实的儒道圣人!
此时此刻,众人望向论道台上的那道身影,仿佛见到了一位新的圣人,正在冉冉升起。
稷下学宫的学生,对于杨业所说的儒,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再也没有了刚才的怨恨和不甘。
此时此刻,不知道多少稷下学宫的弟子内心在呐喊着,望着杨业,眼神中充满了敬佩。
甚至,他们都想去找杨业,求他收自己为徒。
当然,这并不是只有稷下学宫的儒生动心,就连那些夫子也动心了。
只是,他们多想了一层。
如果他们加入了杨业的新儒家。
会不会和孔夫子的七十二徒一样,成为新儒家的支柱?
当杨业的新儒传遍天下,被所有的读书人,甚至是民众所接受的时候。
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气运?
稷下学宫的老师们也是如此。
即便是孔继,身为稷下学宫的大祭酒,心中也是怦怦直跳。
他甚至想要将杨业拖到一个偏僻的地方,问他,如果自己能带领稷下学宫改邪归正,能不能成为新儒家的副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