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从之前的六百万名,再到现在的前一千名。
若要在沧源界数以百万的考生
之中,挑选出一个最有希望在大汉神庭的九次考试中,完美过关的人,非杨业莫属。
这让姚浔儿也是感慨万千。
想到自己与杨业初见之时还是个普通少年,不过数年不见,这个少年居然已经成长到了这种地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到了令自己只能仰视的地步。
这是她数千年来,见过的天才中,最有潜力的一个。
杨业闻言,又摇了摇头:“姚仙子,多谢你的好意,这不是什么外力的原因,而是杨某觉得自己的理论还不够完善,还请你不要再劝我了。”
杨业相信了姚浔儿的话,但他也知道,自己绝对不能继续考下去了。
而且,大汉神庭中有一位儒家大人物,主张“天人感应”学说,绝对会是自己学说的死敌。
既然如此,那就再想办法吧。
姚浔儿闻言,不由得苦笑一声,“既然这样,那我就不多说了,回头我也会向上面禀报,等上面有了答复,我再告诉你。”
一个大汉天骄放弃考核,可不是闹着玩的。
姚浔儿无法做主,只能将此事禀告,让大汉神庭的官员们调查清楚。
如果真的是他本人想要放弃考试,那也就算了。
但是,如果被人发现其中
有什么猫腻,比如被监考官欺负,又比如被人胁迫,那就麻烦了。
杨业明白姚浔儿的苦衷。
同时,他也为姚浔儿感到惋惜,歉意的说道:“多谢姚仙子,麻烦了。”
这倒不是他的错,而是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在六关里直接杀入前一千,被列入大汉神庭的天骄名单。
若是排在一万名以后的人放弃考核,那就没必要这么大动干戈了。
但杨业并没有太过担忧,根据《诸世界》上的描述,等到大汉神庭六关过去,必然会掀起一股大规模弃考的浪潮。
那些弃权的人,大多都是各大门派的人,他们只是来大汉神庭试炼,并非真正想要拜入大汉神庭。
就算那些人自身愿意,他们身后的势力也不会同意。
他们都怕,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天才,被大汉神庭给抢走了。
大汉神庭也很清楚这一点。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大汉神庭也是要面子的。
如果强行让所有人都去大汉神界参加最后三场考试,那就没有人会再来参加以后的科考了。
因此杨业弃试的做法,固然会惹得大汉神庭的吏部官员不满,但也不至于惹出什么大乱子来。
这也是大汉神庭默认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