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并且
融合进了自己的儒家思想当中。
不过有了大汉元神界的辅助,杨业翻阅起其他流派的书籍,速度并没有看儒家和道家的书籍快,但也差不了多少。
……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
就这样,五年过去了。
这一天,正是大汉神庭最后一次考试的时间。
杨业就是在这五年中,完成了大汉神庭五次的考试。
而且,杨业一直都保持着稳步上升的姿态,每次都能获得更高的名次。
儒家排名从一万多名,迅速上升到了第1029名。
只要再往前一步,就能挤入前一千,获得种子名额。
到了这一步,不管是杨业的总成绩,还是其受到的关注,都远远超过了曾经号称地仙界第一种子的萧剑一。
而且,这五年里,杨业不仅在大汉神庭的考验上有进步,对“道”的领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他那凛然正气所化的儒家法相,已经完全显现了出来。
杨业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形象是一个书生形象。
他穿着一身青色长袍,双手背负在身后,左手紧握成拳,而右手中拿着一卷竹简,上面华光缭绕,仿佛要凝聚成什么文字。
那张没有任何表情的脸,一双眼睛中,仿佛蕴
含着无数的真理。
时而是儒家的教诲,时而是法家的教诲,时而是杂家、墨家等。
“差不多了!”
杨业明白,这是因为他还没有将所有的理论都融入到自己的理论之中。
如果能将所有的理论都融合在一起,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但要在五年之内,融会贯通各家学说,何其困难?
也多亏系统的帮助,这五年来,杨业翻阅了七十二万本诸家典籍。
对于诸家的诸多理论,可谓是了如指掌。
不过,想要将这些大道融为一体,成为自己的大道,还需要一段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杨业感觉到,自己还需要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将这些理论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道”。
可是,大汉神庭的考验,又岂是二十年就能通过的?
杨业摇了摇头,并没有抱什么希望。
同时,他也知道,如果自己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立言之道,那么这大汉神庭的考验,就会到此为止。
就算他运气好,闯过了这六关,恐怕也只能停在第七关。
姚浔儿已经说得很清楚,接下来的三关,将考验他们对大道的领悟。
如果你不能凝练出自己的道,那你还怎么参加接下来的试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