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世家还是读书人,都很乐意借此向佛门发难。
特别是那些儒生。
说不定这个时候,就有儒生将这件事情添油加醋,编几百个故事,传遍天下。
这可是报陈玄奘东华门外游街之仇的大好机会,岂能放过?
毫无疑问,这就是大唐每一个读书人的心声。
就像杨业预料的那样,这件案子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传遍了大唐的每一个角落。
虽然李世民再三叮嘱,一定要严惩,不能私下里讨论这件事情。
不过谁也拦不住。
公主与和尚私通,合伙杀了驸马!
多劲爆的情节啊!
谁都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至于杀害房遗爱之人到底是谁?
捕快只说凶手使用的是佛门神功,并没有找到真凶。
对此朝廷没有任何表示,佛门也没有任何表示。
杨业顿时松了一口气。
现在看来,暴露的几率微乎其微。
说完这件事后,杨安终于说出了他此行的目的。
“我其实是来送请帖的,明日青州书院大儒静斋先生将在芙蓉园内授课。”
杨安从怀里掏出一张请帖,扔给了杨业,也不问他愿不愿意去。
杨业闻言,顿时来了兴致。
不过说实话,兴趣也有限。
在青州城生活了大半年,杨业虽然足不出户,但对
于青州书院的大学士静斋先生还是有所耳闻的。
这人所承的,乃是孔家的至圣之道,讲的就是“以德服人”。
杨业在知道了静斋的核心思想后,对他的兴趣也就淡了许多,再也没有理会过。
在杨业眼中,静斋他的思想,算是一文不值的。
这儒家之路,可不是那么好走的。
因为古代的圣人,基本上都已经将这个世界的道理说得差不多了。
后世之人,也只能是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些注解,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所以,以儒证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种方法是将圣人之学发扬光大,传承上古儒学。
又或者,另寻他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静斋先生没有能够提出新的见解。
一味的宣传“仁”,只会让自己的道路变得狭窄,最多也就是一个大儒,永远都无法更上一层楼。
杨业现在已经看过八千九百多本儒学典籍。
说句不好听的,他对儒家和道家的理解,放眼整个地仙界都没有对手。
因此,杨业并没有将静斋先生放心上。
主要是他从未听过大儒的讲课,所以想要见识一下大儒的讲课方式。
除此之外,再无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