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代表你有成为大儒的潜质。
如果没有,那很抱歉,无论你的诗文有多好,都无法通过。
相反,你写得越好,就越说明你有问题。
毕竟
,一篇经久不衰的作品,如果没有足够深刻的领悟,没有足够的情感,是无法完成的。
你要是连一点情感都没有,就能写出一篇千古绝唱,你觉得这是不是有问题?
摆明了就是抄袭的。
杨业在写《陌上花开》这首歌的时候,融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领悟。
所以,《陌上花开》的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
他毕竟是大儒,哪怕是最细微的情绪波动,都远超寻常书生。
所以,他的《陌上花开》,虽然文采不是最好的,但还是被姚浔儿评为了这一次的第一。
“浔儿,还请留步!”
正当姚浔儿让侍女小青将杨业等人的作品带到内院,让他们进行考核时,陈思凤忽然出声叫住了他们。
她拿起杨业的那首《陌上花开》,苦笑着说道:“浔儿姐,你只需要送其它四篇去评测即可,至于我表哥的作品,就不用去了。”
“为什么?”闻言,姚浔儿有些诧异,疑惑道。
虽说杨业是陈思凤的表哥,可姚浔儿觉得杨业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不接受考验。
毕竟杨业若是真能在内园中闯出名堂,说不定还能借着这个机会,在青州闯出一番名堂。
姚浔儿认为,只要是个读书人,就没有不动心的。
好处不言而喻,不仅仅是话语权大增,也更受人尊敬。
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被朝廷所用,甚至可以被皇帝直接招揽。
这对于任何一个读书人而言,都是不可想象的诱惑。
因此,姚浔儿不认为杨业会拒绝这样的机会。
陈思凤闻言,苦笑了一声。
“浔儿,不是妹妹不想让表哥在青州扬名立万,实在是芙蓉园的那些才子,连给表哥做测试的资格都没有。”
姚浔儿闻言,顿时一怔,难以置信地看着陈思凤。
“凤儿,你那个表哥,莫非是外州有名的读书人?”
陈思凤摇了摇头,说道:“我这个表哥,是青阳县一个小户人家的人。”
姚浔儿又道:“你表哥现在是不是在大唐的官场上混的风生水起了?”
陈思凤闻言,说道“他在不久前辞去官位,三天前才返回青州的。”
姚浔儿闻言,越发的好奇起来。
显然,凤儿口中的表哥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为什么陈思凤会说,那些在青州有头有脸的才子,没有资格评论他的作品?
姚浔儿疑惑地看向陈思凤,想听听她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