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缺少孔老二导致的(2 / 4)

那段时间,就特别喜欢看这些故事。”

“玄英有很多这种书。”欧多西娅说:“但他自己不喜欢看正经书,反而喜欢乱七八糟的知识。有时候,必须要背书,去应付老师和家长,我就只能劝他,甚至自己先看完,然后带着他去读和背诵。时间长了,我自己都记下来很多。”

“花柳病会严重影响战斗力,还有传染的风险,所以一旦查到,就从军团中开除,剥夺享有的各项权利——而且,就军团那个训练强度,这些人也是伪装不了的。对于这個规定,反对的人就少了很多,因为大家都不想因为有人拖后腿而打败仗。所以,现在这方面的管理,做的倒是还可以,只不过,大都城里,我们就真管不住了。”

“在海上更完蛋。”史恪也深有感触地说道:“海上生活枯燥又劳累,很多船员都忍不住,上岸就要狎妓,然后染上各种古怪的病,在出海的时候,莫名其妙地死掉。哎,要是有什么替代的娱乐方式就好了……”

“战国到两汉,出现了一大堆‘家学’。经师们通过血亲、也通过弟子的关系,重新建立一套网络,传授知识和统治的技术。那些血脉能追溯到远古时期的老贵族,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从这时候起,能够垄断教育的门阀,取代了他们。”

“但是,从孔夫子开始,知识的扩散已经成了习惯,无法阻挡了。这种垄断也只是暂时的,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寒门就开始反复试图冲击世家对权力的垄断,到了唐朝,传统世家其实已经换了很多轮,远没有东晋时那么夸张了。尤其是印刷术出现之后,学习知识变得廉价了很多,世家还想要试图垄断权力,面对的反对力量就越来越大了。”

“黄巢并不是个穷苦人,他家是个盐商,不会缺钱的。但那个时代,就算有这些,也无法爬上去。所以,科举失败了之后,黄巢就跑去造反了。这个时候,旧世族虽然还显得光鲜,但其实已经摇摇欲坠,连在地方上的根基,都基本丧失了。而和黄巢处境相似的人,却有很多,以至于各个藩镇都不愁招募不到人才。这种情况下,自然就是一戳就倒了。”

“和其他地方不同,塞里斯最不缺的就是人才。黄巢这样的人,我估计各个时间段都有。”郭康最后分析道:“只不过时势造英雄,这个时代,才能让他出名吧。”

“是啊。”欧多西娅叹了口气:“你看,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反抗才有意义啊。”

郭康一时没明白她的意思,倒是脱欢有些惊讶地问他:“你研究得那么清楚啊?”

“我们自己就是世家吧,那当然得研究清楚了。”郭康反而比他还意外:“这都不琢磨懂,怕不是今后怎么完蛋都不知道吧?”

“那,你还研究出来什么了?”史恪也连忙问:“为什么中原的世家没有了,我们这边感觉倒还挺正常的?”

“他们这边的人不行啊,落后很多的。”郭康连连摆手,说道:“别说世家门阀了,他们这边,都还是血缘贵族时代呢。这帮人哪轮得到黄巢?他们缺的是孔夫子。”

“你看之前的希腊王朝不就明白了么。他们的高等教育其实很发达,在被欧洲人自己占领和破坏之前,整个地中海的文化中心一直在君士坦丁堡,这地方就是名副其实的文明灯塔。哪怕是十字军之后,君士坦丁大学和教会大学也一直开着,一直到现在都还在呢。因为欧洲人自己,虽然也在拙劣地模仿,想要建立自己的高等学府,但也始终拿不出能取代他们的东西。”

“但是,和上层的情况相反,他们对于教育的普及,做得却很糟糕。整个国家的基础教育,还停留在很原始的阶段。有钱人还和古典时代一样,靠雇佣家庭教师来教育子弟。而在其他人群里,也就只有教会教育还在硬撑了。”

“这样一来,就算高等教育发达,也没法产生质变,对社会有什么推动。”他举例道:“你看,希腊人其实不缺官僚。大学里出来的人才,一直可以治理国家。但是,因为没有教育的普及,所以,能去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其实都是各个豪族的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