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1 / 6)

第36章

第36章

杨密成婚的事对梅家人来说不算什么大事,不过不用跟杨家有牵扯,还是挺让人心情愉悦。

大好的日子,就要做点开心的事,渔娘给她的话本定名为《青云志》,开始写第

一章了。

成七

开始写话本后,渔娘去孙家就不像之前那般勤快了,策论虽也还写着,改八天上交一篇。

对此孙浔很习

惯,温子乔却有些遗憾,以后不能常见到精彩绝伦的策论了。先生还未专门教过他写策论,温子乔这些日子以来日日看梅小姐的策论,总结出许多心得。写策论这事儿除了眼界之外,写作技巧也是个非常重要的事。先生夸奖,说有可取之处,就很难得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像梅小姐这样简单得像信手拈来的策论,还能每篇都得孙浔看出了温子乔的心思:“你不要只看到渔娘文章里的技法,你看她行文时一句接一句的雄辩之语,用典更是信手拈来,词句讲究且点题,这些都是硬功夫,都是她多年勤学苦读累积来的。"

"多谢先生提点,学生记住了。"

"用心读书是其一,其二你还要多体悟百姓困苦,朝廷治理之法,这样你的文章才能写到实处。

"是。"

五经都还未全部学通,还不到读那些书的时候。温子乔想到了梅家那一座偌大的书楼,想了会儿又按下了心思,如今他四书读书的苦和甜,只有真正在读书的人才知道。

埋首书堆,读书之人不知春秋,不知不觉秋天过了大半,到了深秋时节,田地里的粮食收拢归仓,枝头树梢的各色瓜果也慢慢没了,草木变黄凋零,早晚的山村里,空中飘起了一层薄雾。

梅家后厨房。

脸,准备做早食。

一大早,厨娘摇动辘轳打起来一桶水来,厨娘们从桶里舀了一勺水洗手洗“昨儿去街上

买秋菜,听卖菜的农妇说近来天气冷得快,他们在河边洗衣洗菜,河水凉手得很,还是咱们的井水好,洗手还有点暖乎劲儿。正揉面做包子的厨娘笑着附和:"井水冬暖夏凉,且还甘甜,哪里是河水比得了的。"

“村里各家各户都是三四代同堂,一大家子十几口人都算少的,若是每日挑水应付每日吃喝,那得累死个人,最好呀,还是家里有口井。”“这话说的就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了,哪家不想打口水井?咱们南溪县打一口水井,最便宜也要三两银子,农家人有几个舍得?"“就说咱们县里,卖院子的,若是院子里有口水井,牙人都敢多喊十两价。”舍得银子打水井。”

“唉,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都不见得能存下三五两银子,哪里“要不外头人常说,种地还不如给富贵人家当下人来得好。”只是,富贵人家虽好,有良心的少。卖身进了没良心的富贵人家,打骂是常事,说不定命都保不住。

他们运气好,梅家主子不论大小都是好性儿的,只要他们干好自己的活儿,

四时衣裳三餐饭食绝差不了。

厨房管事李氏催道:“别闲话了,昨儿晚上小姐说想吃鱼肉饺子,刘家媳妇儿你去水缸里捞一条鱼来杀,刮些鱼茸出来。”“哎,我这就去。"刘家媳妇儿洗完菜,拿了个竹编兜子就去捞鱼。李氏的徒弟夏香正翻柜子里盐菜坛子,抓了一把出来切了,用菜油炝锅,下干盐菜丁炒香,早食伴着粥吃,特别下饭。

来,肯定会来咱们家要,咱们是不是要多备些?""师父,盐菜只有不到两斤了,贺家那里估计也没有了,若是贺家小少爷家在吃食上,贺家小少爷跟他们小姐能吃到一块儿去,口味差不多,清溪村白里正媳妇儿腌的干盐菜特别合他们的口味,以往贺家小少爷常来他们家要干盐菜吃,都成惯例了。

李氏:“不着急,我昨儿听贺管家说,冬月底贺少爷不会家来,咱们家剩下的干盐菜足够再吃五六天的,过几日再打发人去清溪村买一坛子。刘家媳妇儿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