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是个读书的好材料。
冯杰将流民安置的情况大概禀于洪元坤,又道:“小六子臣打算留着,这孩说着觑了一眼洪元坤的表情,见他神色淡淡,并无不虞之色,笑了笑说:"太上皇您也知道,臣就喜欢聪明孩子,见不得珠宝蒙尘,这孩子臣定不以奴仆视之,而是当成子侄教养。若教训得当,说不得能成栋梁之才呢。"
得把他爷爷也留下才是。
洪元坤想了想,点点头,道:“也好。只是这孩子重感情,你既留下他,须冯杰又拱了拱手:“太上皇放心,臣省得。”
知道洪元坤等人来,冯杰早命人将小六子等人居住的西跨院点上灯笼。西跨院虽不甚大,却小巧别致,几块曲石堆砌成一座小小的假山,一弯泉水流过,天虽黑了,曲折小径两旁俱挂着四角灯,隔两三步一个,照得亮如白昼洪元坤对上次黛玉掉进荷花池差点淹死之事仍心有余悸,此刻见黛玉靠近水便战战兢兢。
知道黛玉要来,小六子等人都早早的等着了。
看见小六子和其余几个人都吃胖了,脸色红润,眼睛都有神了,黛玉又激动又欣喜,忍不住加快脚步,想伸手拍拍小六子的肩膀,再摸摸小女孩的脸蛋,同那个满脸慈祥的老奶奶亲近亲近。
不成想刚伸手出去,对面几人齐刷刷地跪下了。黛玉愣了一下,忙叫她们起来。
礼。
他们怎么不肯起,还说尊卑有别,就该磕头行礼的,上次见面是他们不知先前一样随便些不好吗?快起来快起来,老是跪着做什么,岂不生分?”这话不像是见识浅薄的流民能说出来的,黛玉道:"谁教你们这样的,还像几人仍是执意磕头,黛玉问:“可是冯大人教你们这么说的?"
“不是不是不是....."几人把头摇得拨浪鼓一般,小六子的爷爷忙道,“冯大人什么都没说,是我们自己商量的。我们虽然穷,却也不是傻的,先前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时间长了,哪里还不知我们是遇到贵人了......"”“冯大人待我们很好,小老儿活了七十多岁,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官儿。不仅救了我们,给我们看伤治病,还救了千千万万的流民,几位贵人若不受了我这个头,我心里不安啊....."
说到最后已是眼含热泪,令人十分动容。
小六子爷爷是几人中最年长者,又是唯一的男人,俨然是几人的主心骨,他这么一说,其余四人便都满眼通红的点头。
洪元坤上前一步,拍拍黛玉的肩膀,说:“随他们吧。”黛玉点点头,往洪元坤身后站了站。
几天后黛玉听说冯杰已办酒席收养小六子,取了学名,正式开蒙读书。小六子爷爷种了一辈子地,十分擅长侍弄花草,便留下替冯杰照料花园子。黛玉心里挺为小六子高兴,这孩子命苦,如今也算苦尽甘来,只要肯努力,日后前途无量。
五公主仍是爱缠着黛玉,每日必定要来个两三回,有时刚送走一会子,黛玉拿起来书还没看,那小丫头便又来敲门了。
皇后待黛玉很好,有了什么好东西,总想着给黛玉送些来。前日西海沿子的官员贡上来一盒东珠,统共也不过十几颗,宫中嫔妃众多,也有摸着的,也有摸不着的,竟给了黛玉四颗。黛玉总觉得自己多少沾了五公主的光,皇后娘娘可能是爱屋及乌。时间如手中攥不住的沙子,不知不觉间便流逝不见了。距离太上皇的万寿还有不到半月,恩科的结果出来了,一甲三名均是风光霁月的年轻学子,最大的榜眼刚到而立之年,状元王凌风年二十八,探花吴书禹才二十六。此次恩科原为庆太上皇万寿,自然该讨个好彩头,万寿节当日一甲三人将亲自将皇帝准备的寿礼献上,为太上皇庆贺。
天禄阁,黛玉正坐在窗子下专心致志地绣一个荷包。此时是中午,推开窗户,光线明亮,不至于累到眼睛,坐久了却脖子僵硬。慧娘捧着茶走过来,笑道:“郡主歇歇罢,荷包稍后再做。”着今日便能做好的,如今看来,还得两日。
黛玉放下荷包,活动活动僵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