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了,难道还缺这点钱不成?
高投入,高回报。
片方也不傻,不来点“狠的”,怎么冲击9亿票房以上?
事实上,在这一行做久了,方孟学和各大影视公司关系都挺密切的。
而影视公司和影评人搞人际关系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像方孟学也不是次次都有收到钱。
“不一定要塞钱,大家就是交朋友,平时吃个饭,聊个天。”
但他承认,如果是片方邀请的观影,或者网络观影团之类的。
他基本上会写一点该影片的优点,而回避一些不足,由此来引导观众。
其实,这个行业也有一些“骚操作”。
有一些发行公司,可能还会找几个人写好,找几个人写坏,这样让人看着更真实。
就像你在网上买东西一样,清一色的好评你敢买吗?
而那种平均十条评价里出现一两条差评是不是更显得真实?
人性这一块,被拿捏的死死的!
当然,方孟学也有自己的底线。
你可以说他“恰钱”,这点他不否认,毕竟他也要养家糊口。
写文章还有稿费呢,他写个影评,咋滴,收点钱过分吗?
但是,并不是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比如受雇去攻击某部上映的影片,受雇给某部“烂片”说好话,这种事他是从来不接。
“吃这碗饭,就算难吃也不能砸了自己的饭碗不是?如果把一部烂片写得很好,那下次还有谁会相信你写的东西呢?口碑还是挺重要的。”
只有在遇到一些有好有坏、模棱两可的影片时。
方孟学才会权衡自己和哪家影视公司关系比较好,就为之说点好话,赚点吆喝。
几乎所有的知名的影评人都是这么干的。
“看过再说”是他们共同的底线。
“首先要看过片子,不可能看都不看,或者看一点片花就胡诌一通。如果片子质量很烂,实在夸不出来,那即使有钱我也不会去赚。”这是方孟学的态度。
一回到家的方孟学就进了书房。
他在想着如何动笔写《刀剑录》的影评。
如果你问他:“《刀剑录》好看吗?”
那他的回答大概是:“还可以……吧!”
谈不上说“期待越大,失望越大”,说它是烂片,那绝对不是。
但要说这部电影看完之后,让他觉得超级好看,甚至还想再看一遍,那貌似也没有。
怎么说呢,典型的陈式风格电影。
几大主演的表现,中规中矩。
特效很酷炫,打斗还不错。
除此之外没了。
唯一印象最深的,竟然是孙云浩的那句“得加钱”。
另外就是孙云浩在片中的表现,虽然剧情不多,但绝对是一大亮点。
影片结局方孟学同样不是很喜欢。
没有他期待的正反派厮杀的打斗大戏,反而有种烂尾的感觉。
还有就是,主题曲《刀剑如梦》很契合这部影片。
都说“自古烂片出神曲”,虽然《刀剑录》并不是烂片。
但方孟学个人还是觉得,这首歌用在《刀剑录》上面,有点掉价了。
影片配不上这首歌啊!
用这首歌给《刀剑录》做主题曲,完全是给影片增光添彩。
陈光影捡了个大漏!
方孟学越想越多,明明《刀剑录》的主角不是孙云浩,孙云浩却成了不可忽视的一大亮点。
这着实有点离谱。
“含浩量”极速超标中……
翌日,多家娱乐媒体发布了电影《刀剑录》在京首映的消息。
话题【刀剑录在京首映】直接空降围脖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