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惊喜的人。
而孙云浩就是那个多才多艺的人,你越去挖掘,越能发现他有多么可贵。
直播间里,卫兆海指着开头说道:“开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以一个疑问句起笔,瞬间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将人们带入了对明月的思索之中。”
“此处的月不是平常之月,而是月值中秋;人也不是常态之人,而是醉酒之人。”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此句把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今夕何夕啊,月宫如此的美丽?”
……
卫兆海不愧是特级语文教师,尽管是首次见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在通读了几遍之后,他对这首词的理解掌握的七七八八。
从词的开篇,逐字逐句分析到了末尾,中间甚至引用这个世界不少诗词做对比。
“从艺术性来说,这首词的画面感极强。我们仿佛能看到那高悬的明月,感受到作者在月下的惆怅与思念。它的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音乐一般动人。”
“孙云浩在创作这首词时,一定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才能达到如此高的艺术水准。”
“而从思想深度上,这首词不仅仅是对中秋明月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世间美好的向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亲人的深深祝福,让人在感慨之余,也能从中汲取力量。”
卫兆海的声音充满了激动与赞赏:“孙云浩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年轻人。他用这首词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我相信,这首词将会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