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有来自乐队圈的二手月季。
孙云浩知道这个乐队,江湖上流传一句话:“没有十年精神病,谁听二手月季啊?”
二手月季要上歌手,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是:“我听二手月季是因为我有病,但我不想让外国人知道我有病。”
说白了就是上不了台面,观众不想让他们出去丢人现眼。
甚至攻击起了节目组,直言他们乱选人。
连“殡葬一条龙”的也能上《歌手》,外国歌手没“送走”,反倒把自己这方的歌手全送走了。
对于二手月季上《歌手》,孙云浩个人认为没毛病。
从节目组的角度来看,《歌手》的回归不仅仅是对原有模式的简单重复,更是一次对自我可能性的深度挖掘与探索。
节目所展现出的“跨圈层”特质,更是对当下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深刻洞察与回应。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文化、圈子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人们的兴趣与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因此,《歌手》节目在保持音乐本质的同时,也积极尝试与其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这种跨圈层的尝试,不仅为节目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意,也让观众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不同文化、领域的魅力与碰撞。
许多观众在评价节目时,往往只关注自己喜欢的歌手或曲目,而忽视了节目组在整体策划、内容创新等方面的良苦用心。
作为一支演过无数场音乐节的老牌摇滚乐队,孙云浩觉得他们现场表现和舞台感染力其实并没有明显的问题,当晚的舞台设计其实也是整晚最复杂的。
观众们对于《歌手》舞台的期待往往聚焦于令人折服的唱功和音乐制作上。
这种期待,既是对参赛歌手和乐队的严格要求,也是节目本身专业性和竞技性的体现。
然而,对于二手月季这样的摇滚乐队而言,他们的音乐魅力往往不仅仅体现在唱功和音乐制作的精细度上,更在于那种难以言喻的现场氛围和舞台感染力。
这种差异,使得观众在既定的评价体系中难以直接给予他们高度的认可。
其次,摇滚乐作为一种充满个性与自由表达的音乐形式,其风格与《歌手》舞台上常见的流行音乐、民谣等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使得观众在欣赏二手月季的音乐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接受。
尤其是对于那些习惯于流行音乐风格的观众而言,摇滚乐的粗犷与直接可能会让他们感到陌生甚至排斥。
孙云浩认为,对于二手月季在《歌手》舞台上的表现,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毕竟,音乐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和包容性,而不是简单的评价与排名。
他想到了地球那边跟他们风格很像的一个乐队,叫二手玫瑰。
一首《仙儿》直听的人头皮发麻。
最后说说叶英,叶英的歌唱实力有目共睹。
在国内不少人心中,绝对可以算得上“国宝级”歌手,起码在流行音乐这块是t0级别的。
不过孙云浩在听完叶英演第一期的演唱后,脸上直接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孙云浩的失望并非无的放矢。
在他看来,以叶英这样的天后级歌手,其每一次的演唱都应该是对音乐的极致诠释,能够深深打动人心。
然而,在《沉默》这首苦情歌的演绎中,叶英的音色运用和唱功发挥却并未能完全展现出歌曲所蕴含的悲伤情绪。
然而,孙云浩也深知,名气与包袱往往是相伴而生的。
叶英作为成名已久的老牌天后,其每一次的公开亮相都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与关注。
这种压力,或许正是导致她在《歌手》舞台上表现失常的原因之一。
上场前的紧张、演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