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可以看到远处的顺军已经扎好了营寨,此时正在等待后续部队的集结。后方的辎重部队浩浩荡荡地行进着,黑压压的一片让人感到呼吸压抑。
紧接着一股骑兵从军营中出发快速地向阜成门方向行进过来。在他们的后面还跟着一伙步兵,他们手上拿着长长的“武器”。随着他们越来越近,林小风终于看清了他们手上拿的根本不是武器而是锄头!他的心中不禁感到一阵诧异和不解。
林小风愣了一下然后将千里眼递给了李邦华问道:“李阁老他们这是要干什么?”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疑惑。
李邦华接过千里眼只看了一眼就明白了他们的意图他大声地说道:“流贼这是要掘战壕啊!有了战壕他们就可以躲避大炮和火铳的攻击甚至连弓弩也不能伤到他们了。”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焦急
斥候未等林小风说完,便已急如星火,飞驰而来,单膝跪地,气喘吁吁,脸上满是尘土与汗水,眼中闪烁着紧张与焦虑,仿佛每一寸空气都充满了紧迫。他声音颤抖地报告军情:“陛下,西北方向尘土飞扬,敌军的踪迹已经显现,旗号上写着顺字,怀疑是李自成的主力部队正在逼近!”
此言一出,在场的官员和守城士卒的脸色都瞬间变得凝重,仿佛一片乌云笼罩了整个城楼。他们齐刷刷地望向西北方向,那里的天空似乎比别处更加阴沉,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京师已经很久没有经历过战事了,上一次烽烟四起的情景还要追溯到林小风二年的时候。那时候的战争残酷无比,赵率教、满桂、孙祖寿、麻登云、黑云龙、朱国彦等英勇的将领都壮烈牺牲,就连袁崇焕也惨遭凌迟处死。十几年过去了,那些英雄的事迹似乎已经被风尘所掩盖,战争的残酷也渐渐被人遗忘,只留下斑驳的城墙和历史的伤痕,默默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悲凉。
林小风接过千里眼,他的手指微微颤抖,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他凝视着西北方向,那里的地平线仿佛被一层淡淡的雾气所笼罩,隐约可见敌人的轮廓。果然,他看见顺军的骑兵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疾驰向京师,马蹄声如雷,震得大地都在颤抖。在他们的前面,有一些零星的骑兵在狂奔,无疑是明军的探马,他们拼尽全力,试图逃离那即将到来的灾难。
不一会儿,骑兵就已经冲到了明军火炮的射程之外,他们并没有列阵,而是散成片状,这样做是为了减少炮火的伤害,显示出李自成的军队也并非毫无策略。
明军的火炮种类繁多,炮弹主要有两种:大的是实心弹,射程遥远,威力巨大;小的是百子连珠弹,杀伤面广,一旦爆炸,便如同天女散花,给敌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虽然还有开花弹,但只有熟练的炮手才能发射,而且失误率很高,所以在实战中很少使用,以免误伤己方。
红夷大炮是射程最远的火炮,理论上可以达到两千米,但它的使用也充满了风险。射程越远,需要的火药就越多,炸膛的风险也就越大。武备志这本书在天启元年就已经成书,它对火炮弹药的装填有严格的规定,既可以减少炸膛的风险,又可以延长火炮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战中,这些规定往往被忽略,炮手们为了追求更大的威力,不惜冒险增加火药量。
追兵冲到火炮的射程附近就停了下来,他们似乎也在犹豫,是否要继续前进。城上的守军不甘心,有人用火炮发射炮弹进行攻击,但最终还是落空了,炮弹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然后无力地落在远处的土地上。
李邦华拿起千里眼,眉头紧锁,他指着正在掘土的顺军问道:“陛下,您凭什么说他们不是在挖战壕呢?”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质疑和不解。陛下回答道:“现在是夜黑风高的时候,城上很难分辨清楚。如果他们是在挖战壕的话,为什么不选择在夜间进行呢?白天挖土,很可能是为了试探各城门守军和火炮的数量,以便在攻城时选择火炮最少的城门进行攻击,从而减少伤亡。其他城门外面,肯定也有流贼在挖土。”
话音刚落,其他城门的方向就已经传来了炮声。用千里眼望去,可以看见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