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好不容易有了些钱,流贼却即将兵临城下。
“陛下,既然有了钱,抄家之事是否应当暂缓?抄家只能解一时之急,而且如同饮鸩止渴!此时抄家对守城不利!”李邦华建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和担忧。
“朕自有分寸,你先说说募兵之计。”林小风吩咐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已经洞察了一切。
李邦华思考片刻后,缓缓说道:“臣计划先发放三大营的欠饷,再发放五两守城银。这些人虽然不是精锐,但对火器、弓弩颇为熟悉,胜过百姓。”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然后在京师各处设立百余个募兵点,年轻力壮者发放四两守城银,年长者发放三两。”他继续说道,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
“陛下以为如何?”他询问道,眼神中带着几分期待和紧张。他知道,这个计划的关键就在于皇帝的决策。
林小风先点头后摇头:“前者可行,但后者募兵条件太苛刻了。此次募兵条件应当放宽,凡能持砖者皆可募。”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战场。
李邦华的白须微微颤抖,疑惑地问道:“陛下,募兵历来只募年轻力壮者,您的条件恐怕太宽松了。”他的眼神中带着几分不解和担忧。
林小风苦笑摇头:“朕岂会不知?然而京师鼠疫横行,年轻力壮者尚且稀少,何况能战之老幼妇孺?”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深深的无奈和痛惜,仿佛能感受到百姓的疾苦和无奈。
李邦华抬头,凹陷的眼窝中透出复杂的神色。是啊,大明之敌不止流贼,还有鼠疫、建奴、贪官污吏他深深地叹了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忧虑和无奈都呼出体外。
“遵遵旨。”李邦华跪地领旨后,缓缓地退出了偏殿。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拉长,仿佛带着一种沉重的使命感。
接着被召见的是缪一奎。他刚升职为吏部尚书,浑身干劲满满,仿佛要将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这份新的工作中。
“陛下!”缪一奎兴奋地喊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和期待。他知道,这次召见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你准备一下,朕打算重启京察。”林小风说道,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京察?听到这两个字,缪一奎的干劲瞬间消散了大半。流贼即将兵临城下,文武百官应当齐心协力共守城池,此时重启京察无异于自断臂膀。而且京察的效果早已与初衷大相径庭,官员们借京察之名打击异己,许多不涉及党争的官员为了自保也不得不同流合污。
“陛下此时启动京察恐怕不合时宜吧?”缪一奎小心翼翼地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犹豫和担忧。他知道,这个决定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你在教朕做事?”林小风语气严厉,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秘密。
缪一奎立刻跪地:“陛下息怒,臣只是就事论事。”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惶恐和乞求,仿佛能感受到皇帝的威严和不可侵犯的尊严。
林小风微微一笑:“朕当然知道此时不宜启动京察,所以命你提前准备。”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深邃和睿智,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局势。
准备?缪一奎一脸茫然。京察需要准备什么?无非是根据官员往年的政绩以四守六法判断升降,官员的表现都在吏部有记载,无需准备。
“请陛下明示!”他请求道,眼神中带着几分迷茫和不解。他知道,这个决定的关键就在于皇帝的意图。
“查一查政绩突出者以及他们举荐外放之官员有哪些!”林小风吩咐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和决心。
“梳理完后将名单呈上,朕有用。记住此事必须秘密进行,千万不能走漏风声。”他继续说道,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
“退下吧,吏部关乎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