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5 / 14)

传授的“同床共枕”的规矩。

谈话转向近日发生在京都的医疗事件,阳曲县在京都开设的新式医馆推广青霉素治疗,却不幸酿成人员伤亡的惨剧,致使京都人心惶惶。林小风闻听此事,心中惶恐不安,初步推测可能是患者个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或其他特殊状况引发了悲剧。靖江帝进一步指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单一的医疗事故本身,而是新医馆过于炫耀自身成就,甚至不惜贬低传统医学,从而触怒了以祖师会为代表的大批传统郎中,招致医馆被围攻的局面。

靖江帝着重强调,朝廷应当公正不阿,平衡新旧医术之间的矛盾,亟需调解以防止事态恶化,波及无辜百姓。林小风虽然对新医馆的做法有所保留,但他深知医者首要任务是救人,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靖江帝特意叮咛林小风要妥善处置此事,约束下属的不当言行,迅速平息纷争,恢复京都正常的医疗秩序。林小风领命离去,内心坚定地决定公正处理这场纠纷,以保障民间的安宁祥和。

林小风迈出了暖阁的门槛,心头萦绕着一团盘根错节的思绪,犹如乱麻般难以捋清。阳曲县新开设的中医馆,只因其大胆引入了青霉素这一西方医疗手段,何以能在靖江古城激起如此巨大的涟漪?尤其令人费解的是,名为祖师会的团体势力竟能如此庞大,竟能调度京都近乎半壁江山的郎中们,这其中隐藏的王衍孙的身影,更是让人揣测不透其背后的真实意图。思量许久未果,林小风毅然决定亲临太医院,探寻掩藏在表象背后的真相。

抵达太医院,正值郭太医悠哉游哉地沉浸在茶香与医书的世界中。林小风上前询及祖师会之事,郭太医起初闪烁其词,敷衍应对,随后又突然改口承认此事并非与己无关,这般前后不一的言行举止,无疑给原本扑朔迷离的事态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复杂的面纱。林小风不肯罢休,步步紧逼,终于撬开了郭太医的话匣子。郭太医坦白,在休假日间曾与祖师会有过一次偶然交集,但他本人并未正式加入该组织,与其之间不存在实质性的牵扯。他进一步阐明,祖师会实为一个相对封闭且严苛的同行交流圈,那些初来乍到京城欲谋生计的年轻郎中,往往须先行登记在册,通过他们近乎严苛的审查方能取得执业资格。

得知这一切后,林小风犹如拨云见日,对祖师会的本质有了清晰的认识:它效仿古时行会模式,隐现操纵市场、掌控行业生态的趋向。离开太医院后,林小风立即召集谢洪信一同赶往阳曲医馆,实地勘查情况。那座位于繁华市井中的医馆,正是由王衍孙亲手操持,因率先采用青霉素治疗法而名声鹊起。此刻医馆门前人头攒动,林小风挤入人群中,视线所及,王衍孙正在与一群德高望重的老者激烈辩论,而在他们中间,赫然停放着一具冰冷的遗体,成为焦点所在。

祖师会一方咄咄逼人,指控阳曲医馆鲁莽行事,不顾生死,未经许可便擅自开张,并采取了颠覆传统的治疗手法,企图以此为由迫使其关门歇业。而王衍孙的副手则立场坚定,反复强调医馆在患者病情极度危险的情况下已经竭尽全力救治,并预先做出相应赔偿,绝非有意造成患者的不幸去世。

林小风适时挺身而出,终止了双方激烈的言辞交锋,直截了当地向王衍孙询问事件始末。原来,医馆在使用青霉素治疗一位患者时,遗憾未能挽回其生命,遂遭到了祖师会成员恶意挑唆,鼓动病患家属上门滋事,其背后的目的便是要让医馆被迫停止运营。王衍孙透露,阳曲医馆凭借青霉素的创新疗法取得了显著疗效,短时间内积累了极高的人气,而这显然触动了祖师会内部某些人士的利益神经,引来了他们的嫉妒与敌视。祖师会一方面诋毁青霉素,散布其可能引发不孕不育等骇人听闻的谣言;另一方面,广大病患仍坚信阳曲医馆的医疗技术,对其保持高度信任。

目睹此情此景,林小风在心中暗自哂笑,靖江之地竟也成了现代与传统医学理念激战的舞台,实在荒诞至极。他决心亲自插手此案,化解误会,确保阳曲医馆能够正常运营,维护这片土地上医患双方的权益,以及医疗服务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