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臂使指地调动起田畴间的农夫们,这些常年与泥土打交道、辛勤耕耘的生命力化身,此刻汇聚成一股井井有条而又充满力量的收割洪流。
他们脸庞黝黑且布满沟壑,汗水沿着脖颈、脊背滚滚滑落,在阳光下折射出熠熠生辉的光芒。
手中挥舞的铁锹、锄头犹如交响乐谱上的音符,此起彼伏,每一次破土而出的瞬间,都有可能触及到那承载着国泰民安愿景的盛世之薯,那些深深扎根于这片表面贫瘠却暗藏生机沃土里的宝贝,也许正蜷缩在黑暗的怀抱里,静待着人们的唤醒。
在这幅阳曲县浩瀚无垠的黄土地画卷之上,那群历经世事磨砺、饱尝生活酸甜苦辣的农民,对于挖掘红薯这项技艺已然炉火纯青,熟稔得几乎成为了生命本能的一部分,深深地镌刻在他们的骨血与脉络之间。
相比之下,收割稻谷麦穗的过程繁复琐碎,像是天地间的一道严苛考题;而挖掘红薯,则更像是大地母亲对他们辛劳付出的一种温婉馈赠,只需循着那些弯曲盘旋的藤蔓轻轻撬开厚重的泥层,那些原本羞涩地躲藏在地下世界中的红薯,便会在人们的期待中,带着泥土的芬芳与大地的温度,娇羞地显露出丰满圆润的身姿,如此简洁明快,确乎是大自然赋予他们最为亲切而质朴的赞美诗篇。
及至秋意浓烈之际,大地被一片金黄所浸染,红薯丰收的盛典悄然迫近。
那一列列承载着希望与辛勤的器皿,或是一只只由青翠竹篾编织而成的竹筐,或是粗犷而又扎实的麻布口袋,乃至那把象征公正交易的灵魂秤砣,早已肃然无声地屹立于田埂边缘,仿佛一队沉默寡言却又无比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望那满载红薯归来的盛大时分,岁月在它们身上刻画出无言的庄重与期待。
数十位饱经风霜的农夫,依次踏过田野间那道划分得井井有条的界线,步入各自的一亩三分地。
他们手中紧握着铁锹,那锋芒毕露的刃口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且坚韧的光芒,映照出他们脸庞上镌刻着岁月痕迹的皱纹,以及隐藏在皱纹背后的那份淡然而又精准的动作韵律。
他们轻捷而稳健地挑动浮土,顷刻之间,那些深藏地下的红薯如拳头般紧实饱满,纷纷从土壤的怀抱中挣脱出来,鲜红的肌肤在阳光沐浴下焕发出诱人光泽,如同热烈燃烧的宝石,被一双双虽粗糙却灵活无比的手一一拣选,并小心翼翼地安置在预先备好的各类容器之中。
犁铧在这片广袤大地上划出深深的轨迹,宛如乐谱上的音符,奏响了土地的觉醒之歌。
原本寂静无声的土地仿佛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触动,开始缓缓揭开自身那层厚重而肥沃的面纱,显露出孕育已久的丰硕果实。
那一颗颗紧密相连、排列有序的红薯,在土壤间形成连绵起伏的景象,恰似层峦叠嶂的山脉,一层接着一层,大小匀称,形态滚圆,饱满欲滴,每一颗都蕴含着源自大地深处的朴实而浓厚生命力,无声诉说着这一季的辛勤耕耘与自然慷慨的馈赠。
在这幅生动且淳朴的丰收画卷之前,林小风内心深处荡漾开一圈圈复杂的情绪波纹,其眼神犹如一面映照过去与现在的镜子,不断地轻轻摇曳着否定或是追忆的弧度。
他的思绪潜入记忆的深渊,那里埋藏着一个宛如汽油桶般硕大的烤红薯,仅此一口,便让他的腹部膨胀如饱胀的鼓皮,那种滋味虽然独特,却也难以承受。
此刻,对比眼前的这一堆小巧精致的红薯,尽管体积不过前者的一半,但从数量上推断,产量显然有着明显的落差。
林小风暗自盘算,若是改种这类红薯品种,或许他能一口气连食个而不觉满足,至于像彪哥那样膀阔腰圆的壮硕汉子,怕是能一口气吞咽下十数个也未尝不可。
因此,红薯的品种改良与品质提升,无疑是摆在他心头亟待破解的重大命题。
同一时刻,靖江帝那威严而深沉的脸庞,正如无风时湖面陡然泛起的涟漪,微妙变化,难以捉摸。
那宽广额头之上,几滴汗珠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