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诗会遇李子怀调戏(3 / 4)

宋心悦的眼眸轻轻眯起,心中怒火中烧,却碍于四周众多审视的目光,不得不勉强挤出一丝歉意,轻声道:“长荣,是我一时失言,已知过错,日后定不会再将此事外传。”

凤倾歌闻言,不禁暗暗翻了个白眼,心中嘀咕,这番话听来,倒像是她真对宁王有意,欲盖弥彰了。

魏家妹妹,你尚不知其中曲折,我这心悦妹妹啊,自幼便对宁王殿下情根深种,只是女儿家的矜持让她难以启齿,便拿我这堂姐当了回挡箭牌。我身为她的至亲堂姐,这份无奈,真是难以言表。

宋心悦闻言,脸色霎时如铁青般凝重,却仍强撑着笑容,贝齿紧咬:“魏姐姐莫要被我们这些姐妹间的玩笑话给骗了去,权当是风过耳畔的一则笑话,笑笑便罢了。我与心悦妹妹,平日里便是这般嬉戏打闹惯了的。”

魏如书只得尴尬笑了笑。

不多时,青陆书院那位温婉端庄的女夫子缓缓步出,轻启朱唇,为这场诗会定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题目。

秋。

宋心悦显然对今日的盛会寄予厚望,不仅筹备得极为考究,甚至特邀了青陆书院德高望重的女夫子莅临,作为公正与智慧的象征,此举无疑为诗会增添了几分重量。

凤倾歌心中暗自思量,宋家之人果然深谙人心之道,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巧妙的算计与深远的考量。

魏如书名如其人,她母亲出自江南望族苏家,父亲魏忠贤也曾是傅老太师的学生,而她自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当代女子的典范。

虽是闺阁女子,亦是十分欣赏长公主凤倾歌,凭一介女子上战场杀敌退北狄大军,收复烟云州。

凤倾歌曾经在郁州与这位魏如书有过几面之缘,不过这已是多年以前的事情。

傅老太师隐居郁州,想来对魏如书之父还了解颇多,这些年宁王的人有意接触,郁州大部分官员已在他的掌控之下,眼下还真无法分辩魏忠贤此番回京城将会选择哪一方阵营。

很快魏如书,等一行人皆写下了诗词。

不用多猜想,便很快得了答案,魏如书实至名归,成了头彩者。

凤倾歌当即拔下头上的珠钗送到了她的手心,“今日这诗会,心悦光想着有青陆书院的女夫人评判,却未设头彩,实在是没有什么心意,本郡主觉得可不能委屈了魏姑娘,送钗一枚,还望笑纳。”

魏如书也是明白人,微微拱手行礼:“多谢郡主赠送之礼。”

一场诗斗下来,各家贵女歇了看戏的心思,拼才情又拼不上,还是不自取其辱地好,于是最后纷纷两三成团,各自玩闹去了。

魏如书刚刚回京城,没有什么好友在场,有些尴尬在原地,这时宋心悦走了过来,拉着她提议去前面不远游湖。

凤倾歌未语,看到人渐渐消失的背影,若有所思。

抬步,跟了上去。

方才行宴会园中,进入竹林几步,凤倾歌便不期然地撞见了那位放荡不羁的李子悦。

他轻抬长腿,轻轻一拦,轻而易举地便阻断了她的去路。

凤倾歌心中并无半点与他周旋的兴致,今日这场宴会,明摆着是为魏如书量身打造。若要促成心中所谋,定会有一场风波兴起,让魏家毫无悬念地倒向宋家那一边。

于是,她正欲抽身,步入那旁侧观戏的悠然之境。

殊不知,这李子怀,竟是个不畏生死的角色,猝然之间,从路畔跃出,横亘了她的去路。

凤倾歌的眼神倏地一寒,吐字如冰:“让开。”

李子怀闻言,放声大笑,笑声中带着几分轻佻与戏谑。他毫不犹豫地伸出臂膀,一把将凤倾歌拽入怀中,嘴里的话语满是轻蔑与讥刺:

“长荣,多日未见,你这脾气倒是愈发见长了。今日我好不容易打听到你来宋府的消息,一早便瞅准了时机。此刻此地,四下无人,本公子定要让你痛快一番……咱们之间也算老相识了,你就别再装腔作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