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每天周8个学时,607个学时几乎相当于一年半的学时了。
楚飞自己也愣了下,不对吧?
好在奖励的学时后面有明确的介绍。除了自己记录的107点外,还有屠虎奖励的500点贡献,这是参与114号研究中心、以及后续被飞虎战队征调的奖励。
对某个发呆的同学笑了笑,楚飞就将存储卡插入头盔,躺下,进入虚拟世界中。
虚拟世界里,楚飞面前浮现一个巨大的悬浮字体:
【法器(可编程纳米颗粒)使用指南——进化工程386研究室】
“可编程纳米颗粒吗?原来法器是这么个东西。”
一个名称,就让楚飞了解到本质。
后面有几十个章节。
首先是序章,是介绍整个“法器”项目的情况。
法器的研究,是人类进化工程中的一个辅助研究。
目的是为进化后的“超级人类”提供一个千变万化的“万能工具”。
而后是对纳米颗粒的详细介绍、技术参数等。
如同计算机一样,可以处理各种任务,这种纳米颗粒就是一种另类的计算机,理论上拥有无数变化。
当然,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
研究难度是超乎想象的。
到楚飞手中的这种纳米颗粒、也就是10纳米技术,技术已经迭代到11代。
每一个纳米颗粒,都是一个独特的计算单元、一个独特的微小机器。
在使用的时候,这些颗粒会聚合起来,形成庞大的宏观结构。
这些结构,可以是普通的护甲、盾牌、冷兵器等“单一结构”;
也可以形成软硬结合的手套、防毒面具、攀援工具等“复合结构”。
一切的一切,只看“算力”和数据结构。
其实可以这样看,这种纳米颗粒每一次“建模”,都是一次3d打印。
想要“打印”出需要的物体,需要建模(数据结构)、以及执行(算力和能量)。
当然还有颗粒本身的物理极限。
受限于颗粒的制造技术,10纳米颗粒的物理参数是:
硬度:99(参考:金刚石的硬度100);
韧性:92(参考:金刚石韧性0,普通铝合金韧性35,优秀的15号钢韧性100);
运算:26ghz;
带宽:32/秒;
进制:8进制;
位宽:64bit;
缓存:512k;
电流、电容、电压、磁通量、寿命
…
密度:3217克/摩尔。
能耗:02~3卡/克/小时。
一个小小的10纳米颗粒,数据信息竟然达到上百个。
看上去参数不是很高,但这只是一个颗粒。如果两个颗粒、三个颗粒、四个颗粒呢?
实际上,一份“法器”的数量是多少呢?
好吧,用“份”做单位,似乎有点不正经,感觉有点怪怪的。
但是吧,眼下这种“法器”,就是一滩液态金属——表面看起来就是这样。
总之,楚飞眼下得到的这份法器,质量是32公斤。
3217公斤纳米颗粒,数量是多少呢?
就要看密度了:3217克/摩尔,一个摩尔是602214076x1023(约为602x1023)个微观粒子。也就是【六千零二百万亿亿亿】个微观粒子。
3217公斤,就是六千零二百万亿亿亿个纳米颗粒。
这么多纳米粒子组合起来,可以形成多大的计算能力?可以形成多少变化?
说是千变万化也不为过。
但是吧,听上去很厉害,实际上却鸡肋的不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