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再多,再忙。
有些该做的事,李恪是一件也不会落下的。
比如俾路支这件事。
李承乾现在还被禁足东宫,这背后的凶手仍旧在逍遥法外,这可不是李恪愿意看到的。
他虽然忙着赚钱,但该查的,还是一定要查。
第二日,李恪去了长孙无忌的府邸。
俾路支的事有柴令武和李义府跟着,他自是不用担心的。
旧城改造乃是他发展房地产的第一步,他当然要亲自前来。
长孙无忌显然没想到李恪会来拜访他,一时显得有些诧异。
不过当他听说了李恪的来意之后,却又恢复了一如既往的淡定从容。
“此事你原本不用亲自来找我。”
“西市街和东锣市的街道本就拥挤,倘若你愿意出钱出力进行改造,朝廷上下自是赞同的,相信陛下知道了也会赞同。”
长孙无忌对李恪似乎并没有恶意,甚至还赞同他做这件事。
可李恪闻声却是笑道,“长孙大人便不要说笑了。”
“旧城改造属于朝廷行为,本王就算是一字并肩王,那也要经过六部审核,中书讨论,陛下用印才能进行。”
“而今陛下不在京中,本王能找的,恐怕也只有你
这个中书令了。”
原来,长孙无忌跟李恪说的旧城改造,不是同一个旧城改造。
按照长孙无忌的说法,他眼中的旧城改造,乃是李恪自愿出钱出力为那些老百姓改造房屋,且从中不得利,相当于做慈善。
而李恪说的旧城改造,那是大规模的进行拆迁和新建,建造新的商业化的住宅区和商业区,不但要盈利,还要赚大钱。
这两种说法自然不可能是同一个。
长孙无忌闻声,端起茶盏轻轻吹了一口,若无其事的道,“那殿下为何不向中书递交奏报?”
他的意思是,李恪既然知道这件事要六部审核,中书讨论,那李恪就应该先呈报六部中书,而不是来找他这个中书令。
换句话说,李恪此举有点本末倒置了。
然而李恪不紧不慢的道,“你这就在明知故问了。”
“我若呈报六部,再让六部上交中书,再到你手里,这一层一层的关系,本王都得亲自去解释一遍。”
“如此下来,等到陛下远征回朝,也不一定有个结果,这不是耽误本王时间么?”
以前李世民在长安,那李恪要做什么都是直接向李世民禀报的。
此时李世民不在,李
恪自然不想耽误时间。
直接通过长孙无忌这一关,那么此事便可立马执行。
听到这话,长孙无忌忽的笑了起来。
“王爷为何会认为我一定会同意?”
他知道,李恪既然来找他,那便没有想着空手而归。
所以李恪笃定了他会同意。
他好奇的便是李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太子乃是我的侄儿,你跟他在军器监爆炸一案上斗得如火如荼,现如今却要我帮你,我实在找不到答应你的理由。”
“而且就算我同意,太子也是不会同意,到时候六部那里过不去,你一样办不了此事。”
李承乾虽被禁足在东宫,而且现在是李愔监国。
但太子固有的权力还是在的,并且李世民也没有明言李承乾不能参与朝政。
只要李承乾不同意李恪的方案,那么即便长孙无忌同意了,这件事也只能夭折。
可谁知李恪闻声,却是淡淡一笑,瞥了他一眼,不以为然的道,“本王跟太子如何相争,你心里难道没点数?”
“莫须有的装模作样便不用再搞了吧?大家都是聪明人,打开天窗说亮话不好么?”
“我若是要对付李承乾,他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