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道,“看来塞北一行,对你很有进益。”
“不过即便如此,那又如何?对高句丽之战绝不能马虎,此事涉及我大唐威严,一战成则千秋功!”
他的意思是,朝廷国库必须全力保证高句丽之战,该当没钱支持李恪修建大明宫。
然而此时的李恪却道,“父皇您可真看得起高句丽,真看不起儿臣。”
此言一出,在场三人又是一愣。
这话怎么说的?
怎么又跟看不起你楚王联系上了?
远征高句丽你也要插一脚?
房玄龄和杜如晦一想到这,顿时神色微变。
他们倒是不介意李恪参与,毕竟李恪塞北一行的功绩摆在那儿。
但问题是此战乃是李世民亲自主持,李恪没得圣意就想参与,是不是也太不把皇帝当回事儿了?
这要是换作其他的帝王,李恪这小脑袋还能在脖子上挂着?这不得直接搬家掩埋了?
这可是打仗啊!
不对!
两人忽的发觉他们的想法好像有点问题。
楚王是那种愿意为国为民搞奉献的人么?
他会主动舍弃长安的锦衣玉食,跑去高句丽刀口舔血?
“你们不用猜了。”
“我说这话的意思是,此次远征高句丽,用不了你们计划的那么多兵。”
“高句丽与新罗,百济共安一隅,地不过方圆百里,人不足百万,再加上这三大势力之间连年征战,此消彼长,彼消此长
,损耗颇多。”
“而我大唐将士,乃是精锐中的精锐,辽东大营的士兵更对高句丽,百济之地知之甚详,我大唐兵锋所向,试问他们如何抵挡?”
“再有,还有我改进的火药。”
“你们真是太看不起我改进的火药了。”
话到这里,李恪一阵摇头,很是失望。
不过想来也是,这三人还想着之前的战法,完全不懂火药加入战争对战争的影响,他们如此大阵仗的远征,倒也说得过去。
只不过李世民听到这话,当即眼中冒光,急问道,“你改进的火药如何?”
房玄龄,杜如晦二人也是十分好奇。
可李恪却并未细说,只云淡风轻的道,“十日之后,父皇带着兵部,户部一种官员前往军器监一观,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说完,李恪请退。
李世民见李恪故意卖关子,有些不喜,但也并未多说什么,当即点头答应。
而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人却是满怀好奇,对李恪所说的改进火药充满了想象。
李恪出了宫门,直奔军器监。
既然已经让李世民答应了让他承建大明宫这事儿,那他的伟大的弘扬算数的计划就不能落空!
说什么也要让国库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