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安西是非之地,不宜久居(2 / 2)

,把自己做过的事,放在太子身上思量。

最终会得到什么结论,不言自明。

所以,长孙无忌万分紧张。

甚至脑中思量,要不要赶快派人奏报天子,洗白自己。

李承乾目光灼灼问道:“舅父可知近日安西之事?”

“某自然知道,吴……楚王在安西建功,命王玄策出使西域诸国,以致一十七国归附,其王来朝,拓土三千里。”长孙无忌应声回答,望着窗外的夜幕,感慨说道:“此番功勋,开国以来,恐无有能当者。”

李承乾闻言点头,这正是他不惜冒着风险,前来长孙无忌府邸的原因。

李恪的功勋实在太耀眼了,掩盖的李承乾毫无光芒。

消息传到长安没几日,坊间已有人将太子承乾比作旧日太子建成,似乎在讽谏太子应当主动让贤。

拓土三千里,服国一十七。

李世民看到这份奏疏的时候,震惊了足足半刻,而政事堂的宰相们,更是无一例外的怀疑楚王夸大功勋。

此种情况,唐人无比熟悉。

因为,十几年前就已经出现过一次。

秦王大破王世充、窦建德,平定关东,而太子身居长安,未见尺寸之功,天下人心物议汹涌,太子秦王水火不容。

如今,这种情形再一次出现在大唐。

依旧是一位功勋卓著的亲王,和一位未见尺寸之功的太子。

面对这种情况,李承乾不愿意坐以待毙,望着长孙无忌的双目,李承乾肃然道:“孤欲使楚王归朝,请舅父为孤张目。”

好在,如今的楚王还没有当年秦王的实力。

长孙无忌闻言沉思不语,跪坐在书案前,耳畔是灯烛爆开的细碎声响。

太子……楚王。

毫无疑问,长孙无忌能够支持的人只有太子李承乾。

“臣知悉殿下之意。”

长孙无忌将书案上一封书信拿给李承乾看,接着皱眉说道:“天子信任楚王,离间之策不可行,欲使天子召还楚王……难矣!”

离间天子,罪名非小。

长孙无忌不愿意为了支持李承乾而冒如此风险,毕竟身为外戚,主动参与到皇室内斗当中, 乃是天大的忌讳。

所以,长孙无忌深思熟虑之后,仍旧一筹莫展。

楚王呆在安西都护府有必然的理由,安西都护府乃是楚王一手所建,骤然召回,安西不稳,何人之咎?

“此事……皆在陛下一心之间。”长孙无忌连连摇头,表示自己无能为力。

李承乾低头沉思不语。

直到,天边忽然闪过一道流星。

两人相视而望,脸上浮现一层喜色。

“如此,万事皆可!”长孙无忌在李承乾的瞩目中,重重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