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房玄龄在书房中迎接李世民,书房中空无一人,并没有仆从侍奉。
李世民笑着走进书房,笑道:“是朕打搅玄龄了,年节将至,朕在宫中甚是无趣,不知玄龄在家作何取乐?”
房玄龄同样报以笑容,指着书房悬挂的书法道:“唯有附庸风雅,写几幅字罢了,臣年老体衰,坊间繁华,亦无所愿,唯得居家安养。”
话中带着几分疲惫,俨然因为十年忙碌,身心俱疲。
房玄龄在贞观初年,担任中书令的同时,兼管民部,甚至还要主持官员选注,调整大唐官职,万端事物压在身上,早已不堪其忧。
身居高位,揽权几乎是本能,但是像房玄龄这样权力太多太重,对他而言反而是负担。
“臣年老,精力不济,难堪驱驰。”房玄龄苦笑道。
别人请求辞职是以退为进,而房玄龄是真的累了。
在中枢呆了十年,一睁眼就是处理不完的政务,闭上眼一个时辰之内难以入眠。
李世民连忙扶起房玄龄,诚恳道:“天下犹未定,愿玄龄以天下苍生为计,勉强为之。”
大唐的政务仍旧在梳理阶段,远远称不上步入正轨,还需要房玄龄的倾力为之。
“不提这些,朕今日来玄龄府上,乃
另有他事。”李世民正色道,成功将话题转移开。
房玄龄苦笑着问道:“不知陛下有何要事?”
忙碌一年,房玄龄只想好好地过一个年,在家中歇息上十几日。
读一读书,种一种菜。
“朕方才从吴王府路过,见白壁前围拢士人数百,朕有意在宫墙之上效仿,立诽谤之木,使天下人畅所欲言,玄龄以为如何?”
李世民打算抄袭吴王府的创意,在太极宫搞一个体量更大的白壁,让士人畅所欲言,直言进谏。
房玄龄闻言一愣,没料到陛下竟然有此想法,旋即低头沉思。
此事非同小可,上书天子,乃是了不得的权利,若是在宫墙之上效仿白壁……房玄龄猜测一开始或许会有士人直言,但是过不了多久,都会变成歌功颂德之言。
还是在吴王府上好些。
“陛下,臣以为不妥。”房玄龄说道。
“为何?”李世民有些不解,为什么吴王做得,朕却做不得?
房玄龄说道:“不合制也。”
“唉,罢了。”李世民叹了口气,天子也不是什么都可以畅所欲为的。
沉默良久,李世民突然道:“玄龄,你看太子如何?”
近来亲自教导李承乾,李世民顿觉自己的施政理念与李承乾颇为不同
,甚至处在对立的两面,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教导好太子。
“太子聪颖,礼贤下士,能决于事,堪当大任。”房玄龄正色回答道。
太子李承乾至今还是贤明太子的典范,对待大臣礼遇,对待君父恭敬,对待百姓仁慈,对待兄弟友爱。
乃是贤明太子的绝佳模板。
李世民摇了摇头,沉吟片刻说道:“朕观太子,不甚类朕。”
不类朕,乃是皇帝对太子最为不满的意见。
倘若有具体的问题,多多少少都可以改正,即便不能改正,总不能因为太子优缺点就废太子吧?
世上哪有如此荒唐的道理,天下有缺点的人不计其数,身居高位者更是难以胜数,对太子如此吹毛求疵,实在不可理喻。
但是,不类天子,却是太子被非的千兆。
天子每每想起太子,都会与自己做起对比,而每次的答案都是不类,天子难免会对太子心生不满,乃至心生厌恶,久而久之,太子被非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
想到这样危险的后果,房玄龄眉毛一挑,心底暗惊,却没有表达出来,而是问道:“太子殿下不英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