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上,寂静无声。
若非旌旗猎猎,李世勣甚至要怀疑雁门关已然失手。
看着沉寂的雁门关城,李世勣心中暗自叹息,经此一战,唐军士气低落,若是没有一场大胜,恐怕难以挽回。
“将军,云州驻军已经撤回长城一线,幽州驰援的兵马,现在已经到了晋阳,再有三日就能抵达雁门。”司马袁斌禀报道。
为了收缩防线,让士气衰落的唐军守卫城池,李世勣不得不放弃一些难以坚守的城池,以此尽力减少损失。
塞外的城池是一座座坚固的钉子,若是唐军依旧士气高昂,驻扎在这些城池堡垒当中,将会让薛延陀举步维艰。
即便薛延陀大举来攻,雁门关的大军也可以迅速出兵援救,绝不让薛延陀有机可乘。
然而在此时此刻,士气低落的唐军,固然在守城之战中拼死搏杀,但是在野战交锋对垒当中,面对刚刚战胜自己袍泽的薛延陀人,总会失去一往无前的气魄。
那是大唐开国以来,面对四夷一战战杀出来的胆魄。
“知道了。”李世勣点了点头。
雁门关的防务无需他操心,作为扼守河东的咽喉雄关,雁门关乃至其内外的防御,早就修筑的铁桶一般。
一道道城墙高耸,
一座座碉堡无懈可击。
即便是唐军自己强攻雁门关,也要攻上几个月乃是几年。
只要后方的补给不断绝,仰仗地利的雁门关就可以一直坚守。
然而,本就处在山区的雁门关,显然不是转运补给的好地方。
尤其是雁门关的后方,还是河东的山峦起伏,这样一个大坑连大坑的地形,运输补给的压力,足以让李世勣焦头烂额。
几日不见,胡须零零落落不剩几根。
而河东的山地虽然可以让轻骑翻越,但薛延陀显然不会做这样的打算。
上奏天子的军报中,有一条要事隐藏其中。
一万两千人全军覆没,是不是意味着薛延陀成功缴获了上万副铠甲?
虽然唐军的披甲率并非十成,但薛万彻率领的精锐,却是从诸军当中抽调出来的,甲胄充足。
薛延陀歼灭了一整支唐军,缴获的坚固铠甲,将会成为战场上的变数。
一万甲士拼死奋战,未必不能在雁门关打开一个口子。
只要薛延陀豁出去消耗,长城一线的防御,就不可能固若金汤。
兵力本就不足,士气低下更是雪上加霜。
城池虽然险要,但是守城之人没有士气,再险要的城池,却也无能为力。
“诸军入城,杀牛羊,飨士卒
!”李世勣下令道。
大军出征,虽然没有战果,但是吃顿好的还是应该的。
士气宜鼓不宜泄。
李世勣率领出塞的唐军是河东战线最后一支精锐的机动兵力,若是这一支精兵士气再有所衰落,这一仗就只有固守雁门一条老路。
薛延陀经此一战之后,很有可能成为今日的匈奴。
当年匈奴被蒙恬打的不敢南下牧马,可中原混战十几年,匈奴竟然可以围攻汉高帝于白登。
今日之薛延陀,也是一代雄主,未必不会建立匈奴一样的事业。
而经历此战,唐军士气大损,大唐国力大衰,几年之内再也无暇北顾,只能任由薛延陀做大。
倘若薛延陀成为了今日的匈奴……李世勣不禁叹了口气。
天下生民,肝脑涂地。
海内凋敝,户口减半。
几行留在史书上的小字,成为了汉匈战争的注解,也是百姓生活的写照。
大军经由关门入城,李世勣望着山崖之上的烽燧依旧燃烧着平安火,微微松了一口气。
雁门防线,不只是雁门关一道关城,包括了整个山脉,以及南北纵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