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长久之计(1 / 2)

若是天下人知悉真相,难免不会想到旧事,将这些怪罪到她的头上。斯人已逝,不该再被世间的浊事所扰。再者,天下间多的是颠倒黑白之徒,他们不在乎事实真相,只以捕风捉影、混淆视听为乐。

即便李倚是清白的,他们也能无所不用其极来中伤他。朕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

听出李漼话锋的转变,赵篙脑中迅速转了几个圈。他佯装痛心疾首,重重叹息一声跪了下去:“陛下所虑,令臣感怀。陛下既为人君、又为人父,凡事皆为李倚皇子着想,实在是为君、为父之典范!

臣明白陛下的苦心,却又真心为陛下叫屈。陛下为了收服天下人心,一忍再忍。草木若有情,也当为陛下的诚心所感动。可是那些狂悖之徒却毫无知恩之心,陛下越是忍,他们越是得寸进尺。从博浪沙到长安,他们一直不曾悔改,反而越发猖狂!

如今他们竟然想在陛下的家门口行刺!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味忍让并非长久之计,陛下您得让天下人明白,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我李唐的号令赏罚绝非空文!天命在陛下,您便要让他们亲眼

看看,与您为敌的下场到底如何!”

他看起来义愤填膺,说到最后竟忍不住哽咽难平。

李漼本来是有些心烦,见他这般,反倒不忍再说什么严厉的话。

“你的心情朕能理解,朕又何尝不是如此?然而京师重地竟然生出这等悖逆之事,一旦大肆传言出去,定会引起民心惶恐。天下间还隐匿着多少居心叵测之徒?

又有多少人隐在暗处蠢蠢欲动?一点小小的风吹草动,一旦处置不当,极易形成燎原之势。朕宁可息事宁人,也不能因小失大,毁了这来之不易的安宁。”

说罢,他长叹一声,似是下定了决心:“你所说并非全无道理,若要稳定,只靠求全拉拢断不可行,只有赏善罚恶,才能令臣民惧服。若不对这些人施以颜色,他们当真以为唐律只是摆设。”

赵篙心头微动,抹了抹眼眶试探着问道:“陛下之意,这案子还是要严办?”

李漼又想了想,微微颔首:“该办自是要办,只不过不要与昌平君扯上关系。你把案子交给李斯,告诉他将昌平君的名字抹去,只说是城中遇上了盗贼。

这样的话,一来不会牵连李倚,二来也

不会引起其他几国王族的恐慌。朕严惩盗贼,为的就是除恶保民,如此一来,天下人既会感念圣恩,同时又震慑于唐法之严明,岂不是一举两得?”

“盗贼?”赵篙微怔,一时没能反应过来。

李漼默默收回视线,落在那一册卷宗上:“宫城脚下竟有刺客,这件事一旦传出去,你觉得天下的臣民会怎么想?”

赵篙反应过来:“是,还是陛下想得周全。只说是劫财之贼,不提刺客之名。”

见他一点就通,李漼稍觉宽慰。

“知道朕为何同意将此案先交给你吗?”

猝不及防被问到这样尖锐而敏感的问题,赵篙的神色闪了一下。他小心翼翼望向李漼,见他面上浅浅漾着些玩味之意,慌忙垂下头去。

“陛下是怕此案关系复杂,所以才先让臣去查的。”

李漼并不打算放过他,继续追问:“何为关系复杂?”

一时间,赵篙有些慌乱。他迅速在脑中思忖,决定还是应该坦诚回答。

“陛下是担心此事会累及李倚皇子。”

果然,李漼对这个答案很是满意。他将案上的卷宗轻轻卷起,放到一边。

“知子莫若父,朕相信

李倚不会做这样大逆不道的事。可是,朕却不能保证他身边没有暗藏祸心之人。朝堂之上,错综复杂,他的事容不得一丝差错。

并非是朕偏袒他,只不过关系到朝局稳定,朕不得不谨慎一些。李倚常与李斯共事,如果交给李斯来查,恐有人说朕处事不公。你与李倚鲜少来往,如果连你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