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光明磊落,他这么想也是合情合理。”林景虽是赞同这个说法,却依旧还是有些担心,“我只是觉得,赵篙一定存着什么不可见人的目的。”
“这个我同意。”孟亦抱着怀,若有所思,“他在我的地盘上审案,我便能掌握他的一举一动。我会盯紧了他,看看他到底想做什么。”
至于孟亦那边,皆是多年的老部下,经过查证,也没有任何可疑之处。
剩下的,唯有李佶一人而已。李佶与赵篙有师徒之名,再结合事后赵篙的反常做法,越想越是疑窦丛生。
“虽然陛下宠爱李佶,但那也只是父亲对幼子的偏心罢了,绝没有改立他为皇储的意思。若真是李佶将消息告诉了赵篙,赵篙又假借李倚的名义暗中勾结昌平君的家人想要弑君,那他们所图为何?
陛下一旦遭遇不测,不论从义理还是威望上来说,必定都是李倚继承大统,李佶与赵篙得不到半分好处,这……”孟亦一边推测,一边又否认了自己的想法,“这根本就说不通啊。”
林景不停搓着手,将事件前前后后捋了一遍。
“会不会……”他忽然抬起头,
眼眸忽明忽暗、闪烁不定,“赵篙他们根本就料定这次行刺不会成功,所以才会将昌平君的族人牵扯出来,目的就是要令陛下震怒,并且将祸水延及到李倚身上。”
孟亦蹙眉想了片刻,却又摇了摇头:“赵篙想浑水摸鱼,借此打击李倚。若是如此,他事后主动要求查案也就是为了罗织罪名,拖李倚下水。
可是,这几日我一直暗中盯着他,他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举动,查案时还算是公允公正……这,这还是说不通啊。倘若就是他暗中勾结昌平君的族人,那他煞费苦心安排这一场戏,好容易将祸水引向了李倚,之后却又主动替李倚摆脱嫌疑,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他果真中规中矩,没有任何异动?”
孟亦回忆了一下,斩钉截铁:“没有。”
林景的眼神暗了下去,微微阖上眼睛。这件事实在太奇怪,赵篙的行为前后抵触,莫不是自己真的错怪了他?他和李佶其实是无辜的?
然而直觉告诉他,这件事绝对和赵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若是捋不清其中的来龙去脉,便无论如何也猜不出他的险恶用心。
“难道…
…”孟亦猛一拊掌,吓得林景迅速睁眼,“诚如我们之前所言,陛下十分谨慎,昌平君已死多年,他不可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怀疑到李倚头上。赵篙主动请求审案,并不是为了嫁祸李倚,而是为了抹除自己与案犯勾结的证据。”
“不对!”林景忽然想到一处,不由大惊,手心沁出了冷汗,他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五官因为惊恐而微微扭曲,“他们那晚行刺的目标根本就不是陛下,而是李倚!”
“什么?!”孟亦被这没头没脑的话吓了一跳,呼吸也跟着急促起来,“到底怎么回事?”
林景深吸一口气,将萦绕在心头的不安与惶恐压了下去。他看向孟亦,一边回忆着那晚的情形,一边一字一句低声解释:“那晚我驾车带着陛下和李倚回宫,刺客穷追不舍,我分身乏术、独臂难支,李倚见状便与我一同迎敌。
那些人明显不愿与我纠缠,刀刀皆是冲着李倚去的。那时的情形太过混乱,我一时没能察觉出来,如今想想,李倚才是他们行刺的目标!”
孟亦喘了口大气,只觉得心提到了嗓子眼:“所以说,是李佶将消息泄露
给了赵篙,赵篙早就与昌平君的族人勾结在一起,便趁机策划了这场刺杀,为的就是除掉李倚。
若是成功,就替李佶除掉了最强的对手,若是不成功,也可以借昌平君的名号搅起一番风波,诬陷李倚谋逆。不管最终是否事成,李佶永远都是受益的那个人。进可攻、退可守,这确实像是赵篙的手笔!”
林景紧紧抿着唇,眉峰无意识地抽动了一下:“行刺事发,抓到的刺客必然会由你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