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举步,再揣摩下去也不会有进境——就是夫子说的,她必须去红尘中感悟自己的心,才能真正体悟“念”的刀意。
萧琰决定下山。
出了剑阁后,她要先去道门,这是阁主的吩咐,也是她自己的想法。
去了道门后,她准备再去南海,但南下走什么路线,必须缜密考虑。剑阁的先天师叔只会送她到道门,不会护送她到底。一路上有人护着,也不利于她的历练。虽然反天启派杀她之心未死,仍然有被追杀的危险,她也必须迎难闯过去。但闯过去是一回事,暴露自己的形迹就傻了,她有琉璃清心石在身,能隐藏形迹避过追杀是最好,故得琢磨一条有利于隐藏的路线。
时令已经四月底将近五月了,山上依然凉爽,山下却已有着夏日的炎热了,出蜀道往南去,蔷薇花应该开了……萧琰没有忘记,要送沈清猗蔷薇。
那幅蔷薇画,她留在清宁院中,没有带出来。
因为阿娘说的蔷薇轶事,她心里一直烦扰着。
那是穆宗朝的宰相,也是有名的大诗家白乐天的轶事,说他年轻时有一位青梅竹马的恋人,但因家庭阻挠,无法与她结为连理,便一直单身着,那年他在周至县做县尉,孑然一身,闲来无聊,便在庭前栽种了一株蔷薇,写了首诗:“移根易地莫憔悴,野外庭前一种春。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作夫人。”——你虽然被移植到这个地方,但不要形容憔悴,门庭前的春天和野外的春天是一样的。我一直没有妻室,很是寂寞,你要是开花了,我就把你当做我的夫人了。【注】
白乐天的这首诗萧琰读过——有关蔷薇的诗她都搜来读过,但此诗是白乐天感慨不能与相爱的人在一起,萧琰读过后完全没有与将之与沈清猗关联。
阿娘说这首诗后来被用于女子再嫁的隐喻,“移根易地”,即指女子与夫家和离后再嫁他人。
这个隐喻萧琰在《蔷薇趣话》中也看到过,但扫眼之后没往心里去。
直到阿娘信中点出这桩轶事,又说了世宗唯一的公主豫章公主的一桩轶事,当年豫章公主与吴郡陆氏家主的嫡次子结为平婚契,后来与驸马和离,数年后看中了陆氏家主的嫡三子,即前驸马的同胞弟弟,便写了白乐天的那句“花开将尔作夫人”递给陆三郎——我欲作君夫人,君欲否?敢否?
萧琰看完这则轶事,冷汗都冒了出来。
姊姊和四哥已经和离了。
姊姊有意中人。
四哥说姊姊婚前不可能有意中人,婚后也不可能有私情。
那这个意中人不可能凭空冒出来。
姊姊对四哥说“独茧抽丝”……那是说她单相思。
所以她的意中人不知道她的倾慕。
那姊姊的意中人很可能是……
萧琰不敢深想下去,唯恐触及到一个自己不想承认的真相。
她当时想着不知何时再见沈清猗,应该当面询问她才是尊重,但这个“不知何时”其实就存了逃避的想法……
可是,终究要面对,她的心性意志不容许她逃避,即使是最不想面对的结果,她也必须去面对。
萧琰去见了五师叔景中书。
五师叔负责她在山上的事。
萧琰和五师叔说下山后先去道门,一是拜访道真子,这位道君送给自己的道簪救了自己的命,应该去拜谢;二是拜访道阳子,请教他如何经历色|欲界。——萧琰没有提及去看沈清猗,涉及到感情私事,自是不方便提她。
五师叔说道:“正好,你该去拜见一下三位掌教,还有三宫长老。”微微笑道,“记得多收礼。”
萧琰心里抹汗,她能说五师叔好奸么。
下山前,她从众位师叔那里又得了礼物,萧琰收礼都收得不好意思了。七师叔勾秋红笑着指点她,“你不用的,以后拿去和其他宗师交换资源。”萧琰应道“是”,拜别众位师叔,在九师叔朱程鱼的暗中护送下,展开身法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