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第二三六章 宏愿(2 / 3)

兰陵风流 君朝西 1684 字 3个月前

量”,如果誓愿达成,凡是佛陀所在净土世界的众生,都不会有任何疾病,永生不死——佛陀许下此宏愿,便天降功德,助其成道;而他们佛门在世间传道,普渡众生,就是为了完成佛陀的宏愿。当然李毓祯不是佛陀,所发下的宏愿也不可能如佛陀般宏大。

而她承受了大唐隆盛的国运,十二代先皇治世累积的功德信力,以及亿万子民的祈福念力——这些信仰之力不是白得的,所谓因果福报,得了福业,就要有回报:回报大唐国势昌隆,千年不堕;回报大唐子民得享温饱,安享太平,千年不易。

另一方面,从武道来讲,她因得了庞大的信仰之力而使神魂、修为飞速提升,但信仰之力易得也易失,盖因人心善变,要维持她提升的境界不掉下去,就必须维系百姓对她的信仰不堕——做出功德,维持苍生信仰,就是必须的。

当然,如果她凭自己的武道修为增长上去,即使有一日撇除掉信仰之力,也不会掉下她的境界。而以她的资质来讲,大约二十年就可凭自身修为达到洞真境大圆满,冲击先天。

而今她发下宏愿,瞬间爆发出的军民信仰力必定成倍增加,只要她愿意,此时就可凭信仰之力一举冲上先天境——以信仰之力晋阶,没有道则领悟的瓶颈,即使她对武道的领悟还没有达到先天境,但凭信仰之力加身的庞大力量,便可冲破屏障入境。

然而,让度恶大师和其他先天都感叹的是,李毓祯没有这个打算——在她发出宏愿之后,她的境界仍然停留在洞真境大圆满,没有往上晋升。

这当然是正确的。

虽然信仰之力晋阶无瓶颈——修持功德的佛僧从来没有晋阶瓶颈之说,只要功德积累到了,便自然晋阶,让苦苦挣扎在领悟武道而不得突破的武者们羡慕不已——但是,这种晋阶也不是无缺陷的,如果对道则的领悟不够,即使晋阶,无论是对武道的运用还是对力量的掌控,都是不圆满的。那些修持功德道的高僧,从来都不是战力出众。

而李毓祯修的是剑道,信仰之力于她只是外力,不是她的本道。在唾手可得的庞大力量面前,一旦把持不住,她的本道就毁了。当然,道理是这样的,但真正能懂得,并且能够抵抗住这种“立刻晋阶先天”的诱惑的,这就需要异常坚定,又清醒的道心,还有强大的克制力。而李毓祯做到了。这比她醒过来更令人惊震。一时的强大不可怕,可怕的是,始终坚定、清醒的道心,这是决定一直能强大下去的关键。——李毓祯,的确是个可怕的后辈!更可怕的是,她还很年轻,有无尽的可能。

此时,先天宗师们已经在心里将李毓祯列入他们同一层次。

虽然她还不是先天,但以洞真境大圆满的修为,加上压制下来不用于晋升的信仰之力,一旦在战斗中化为她剑道的力量,与他们这些先天也是能一较的。当然,和先天中的强者不能比,但以她二十一二之龄,这已经是令人骇然的成就了。

不少先天心里感慨:又是一个李见素啊!

遥想当年那位楚国长公主的逆天战绩,不少先天都沉默了。

他们沉默的看着悬立在空中发下宏愿的李毓祯,面上表情或喜或忧,或欣慰或忌惮,难以俱述。

九旒冠垂着的旒珠后,李毓祯的神情庄严,心中有着欢喜也有着沉重。

发下宏愿是她不得不为之,亿万百姓的信仰之力已经将她绑上神台,而她得了大唐的国运加身和祖宗的功德之力加身,这也不是白给的,必得以延续大唐国运和回报治世功德给祖宗,否则她的大道永无圆满之日。

她心中叹息一声,目光望向苍茫天空,用青天的辽阔将无奈的情绪荡去。

转身一踏步,落在太庙陛阶之下,跪在红毯上,向太上皇行加冠的拜谢礼。

太上皇神色的庄严颔首,眼睛里却已溢满了笑意。

一众禁军内侍宫女齐拜而呼:“大唐万岁!”“上皇万岁!”“陛下万岁!”“太子万岁!”

太上皇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