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第二三O章 立储波澜(三)(3 / 5)

兰陵风流 君朝西 3083 字 3个月前

圣人在圜丘遇刺。……”

宿王收到皇帝遇刺的消息时,正坐在渭水上一艘不起眼的乌篷船上,悬丝垂钓。

“遇刺!?”两道漆黑的眉毛挑了一下,宿王细思一阵,唇边哂出一抹冷笑。

好一个先下手为强、嫁祸江东之计!

轻易就将齐王拖进了“行刺嫌疑”的漩涡;

更为关键的是,皇帝一旦遇刺,谁还敢反对册立秦国公主为太子?

——谁反对,谁就有“刺客同谋”的嫌疑,下到靖安司的诏狱里,便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哪个官员是完全清清白白、没有半点阴私事的?谁不怕被靖安司牵扯出来,不死也得脱层皮?除了那些自恃清白的大臣,没有几个敢在这个当口,冒着下入诏狱的风险和圣人作对。

上皇和圣人真是演的一出好戏!

宿王横眉,冷笑,消失在船头。

少顷,出现在齐王府的怡景轩内——此时空荡荡的没有一人。

【齐王,按此行事……】

宿王的神念出现在齐王脑海中。

蓦然间,齐王捂着心口倒了下去,嗬嗬叫的时候嘴唇掀动,无声说了四个字——

慢性中毒!

齐王府闹哄哄一片,哭声、疾跑声、惊叫声四起。

“不好了!不好了!”

齐王府东侧门哗的拉开,王府长史一脸惊惶之色出现在门口,幞头都跑掉了,急声叫道:“不好了,齐王殿下中毒了!快,快请太医!”

门外看守的金吾卫脸色大变,立即就有一名金吾卫跑去通报统领。

急报传到宫中。

皇帝因“遇刺受惊”,正在寝殿歇着,东暖阁是太上皇处政,闻报惊怒,“中毒?凌晨就犯心口痛?这会儿才知毒发?”声音里三分惊怒,七分怀疑,“不是畏罪服毒?”

入宫禀报的金吾卫统军垂着头,额上冒冷汗,不敢接这话。

太上皇沉眉一阵,冷声道:“传太医令,赴齐王府会诊。——陈宝柱,你跟着。”

金吾卫统军心道:是“会诊”不是“救人”,显见上皇陛下疑虑甚重。他脑袋垂得更低,只当自己是木头人,两耳不闻。

“喏!”仍然是东暖阁内侍阁长的陈宝柱领命退身,出阁后就疾步往太医署。

……

两刻钟后,太医令皇甫安存带着三名医正、内侍阁长陈宝柱随行探望,一起坐车赶到齐王府。

齐王昏迷不醒的躺在寝榻上,脸色乌青,嘴唇发紫,气息已经微弱近无。齐王妃、世子和几个成年长弟都双眼红肿,见太医和中官进来也不多话,只手一让,退到两边,焦急紧张的看着四位太医先后上前诊断。

皇甫安存诊脉后就冒出冷汗,如果再晚到片刻,即使药王孙先生亲至,也无能为力了。立即下针,先遏制毒素蔓延,再下药开方。但要袪除这毒,太医令却感到棘手了。和三位医正商议半晌,才开了个方子。药煎好后,由三位医正用漏斗并捏喉灌入汤药。

陈宝柱回到宫中向上皇禀报:“皇甫医令并三位太医诊断,齐王殿下中的毒是多种毒素混合,目前确定有七种毒素,还有两种未明……只能暂时延缓毒素蔓延。”

太上皇脸色沉峻。

“皇甫医令估计,至多只能延缓十四、五日……必须在此之前研出解毒之方,否则,毒入心脏,就无回天之力了。”

太上皇沉默片刻,问:“太医诊断何时中的毒?”

“皇甫医令说,应该是在三天前。”

太上皇沉着眉,目光幽森,神色莫测。

“下毒者何人?”

陈宝柱回道:“齐王世子言,是齐王殿下书房的一位司墨侍人。太医令诊断,毒就在墨汁里。……齐王殿下毒发后不久,此人也毒发而死。”

太上皇仰了下眉,“死得倒是时候。”

陈宝柱不敢接口,继续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