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2 / 3)

余英男没好气地道:“不卖豆腐,卖点省事的吃食。”

余海棠询问,余英男答,两人边走边说。

待回到租房处,院里多了好些人,或是站那里聊天嗑瓜子,或是在井边洗衣服。

见到生脸孔,都看过来。余海棠点头笑笑,算是同邻居们打了招呼。

余英男生起炉子,洗了药罐开始煎药。

有人走过来询问:“这是生病了?”

………

两张床各贴着东西墙,余海棠时不时轻咳几声,王萋萋早累得睡着了。

次日一早,洗漱后,余英男去外面转了转,有卖饼、卖馄饨的摊档,还有卖羊肉泡馍的店……

溜达一圈,买了几种尝尝,也摸清了价格行情,她想到做锅贴来卖。

黎明即起,余英男揉好面,炉子上煮上粥,喊起还在睡的余海棠盯着粥,她赶紧去买肉买菜。

余英男剁好馅料包了两屉的锅贴,推着车就往外走。

余海棠起身要跟着一起去,余英男劝他歇歇别累着就是帮忙了。

她算是见识了她爹的破身子有多烧钱。

余英男到了地方,别家摊档早已热气腾腾,她通开炉子,加了点煤球进去。

架上平底铁铛,刷上一层猪油,捏好的锅贴拿出来一个个摆放进去。

没一会刺啦啦的声响起,香味发散,竹铲子顺着锅边一铲,焦焦的底面被翻了个个,切碎的葱花均匀地撒在上面,炫了点水撒上,立马白热气起来。

余英男插上招牌:肉馅锅贴三文两个,五文四个。

当下有人过来,指着那细竹竿绷着青布的牌子道:“给我来五文的!”

一叠子粗竹麻纸很快用完,她准备的二百来个锅贴也卖的光光。

余英男算是吃了个定心丸,前来收税的衙役吆喝着跟她收了两文的摆摊费。此时不过十点样子。

两日后,一个代写书信摊子在锅贴摊子边支棱起来。

余海棠自诩读书人,竟要在街头抛头写字,那不是等同乞丐?遂是极不情愿。

想帮着卖锅贴,又帮不上忙,他捏的锅贴有药味且难看,铲锅贴又铲烂碎……

余英男把两旧凳一张旧桌子摆好,把人往那里一按,指着桌面的纸张和笔墨说:“爹想想针灸一次的费用,那可都是钱啊。”

余海棠羞愧,他比不上个孩子,到这凄凉地步还想着面子。

不过这种露天买卖赶上下雨就做不成,特别是余海棠的身体,风大了,太阳晒猛了,都要在家躺着。

他一个成年男人看着没大病却老在家躺,院里人好奇他家事,常找借口来串门聊天。

渐渐知道余家父女是来县城看病的,女儿在街市卖吃食,生意还挺好。

又见家徒四壁的余家总炖锅骨头汤(其实主要是用来調锅贴馅料的),都是住大杂院的穷人,凭啥你就活的这么好?

有人胆大,倚靠门框边问东问西,后来又开口说借半碗面粉。

再后来借碗骨头汤的,借几块煤球的……

赚钱不易又总是有借无还,王萋萋没那好烂好心,只要她在家不是说正巧没了,就是让先还了前头的再说这回。

那人不高兴了,觉得新户诚心打她这院里老户的脸面,阴阳怪气地排挤余家。

余海棠心软面子薄,来人说几句可怜话带个哭腔,他就给点。

余英男发火,他也不敢辩驳,只装头晕倒床上休息。

东首厢房住着李姓夫妻带着三个半大的儿子,男人在货栈抗大包的,女人在家看孩子,有时去大户人家洗衣服干着零碎活。

余英男开炉子,哪怕是煎药,他家的三个儿子一溜蹲地看稀奇......

李婶子也怪,常趁着余英男不在家,拿话聊骚余海棠,还要给他洗衣服。

吓得他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