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2 / 3)

五焦急地喊着她。

“什么?怎么回事,”江皎不敢耽搁,快步跨下台阶,与小五走去医馆。

“我也不知啊,可百姓们说,是咱们医馆故意不给百姓根治,正要上府衙去告咱呢,”小五略有些气愤。

江皎拧眉,好家伙古代版医闹,但为何会复发,按理说患过一次病之后应当不会有第二次。

李大夫已在查看复发之人,他先让人煎了上回那方子,其他抱恙之人似乎有些不满。

“谁知道这药会不会让人再得第三回病,”架子担来时浩浩荡荡的,门口站了一堆围观的百姓,打头的那人嗤之以鼻道。

江皎来时便听见这冷嘲热讽,回头打眼望了一下,是一穿着深灰背心的男人,头上包着白色头巾,袒胸露背的,露出些许胸毛,腰间别一宽大的束腰带,像是屠夫装扮。

“就是啊,胡屠夫说的有理,”旁边的人起哄,“这才好了没几日,便又染上了这恶疾,谁知这里头是不是有点什么,”

江皎来不及反驳,只得先去查看那复发的病人,确实更严重了,一夜之间直接跳过轻症变为重症,“小五,麻烦你再跑一趟许府,就说我寻那长宁医女,请她到咱们医馆来。”

果然,关键人物不会白出现,总是能用上的。

许长宁匆匆赶来,身后还跟着袁震江。

“师父,这是有名的医女,您且让她试试,”江皎简单解释了一下,便让许长宁坐下为病人看诊。

许长宁一番望闻问切后,似乎松了一口气,“这不是瘟疫,而是中毒,”

“什么?”江皎和李大夫皆大吃一惊。

“中毒?为何这么多人同时中毒,”江皎险些站不住脚,身为医者,连病都判断错了,这已经与剧情完全偏离了,不过中毒总比瘟疫要好一些,只要能解即可。

“这就是府衙人员应该负责的事了,”许长宁盖上病人的衣袖,回头意味深长地望着袁震江。

有兵器碰撞的金属声传来,伴随着不断的脚步声,“有人报案,衙门办案,闲杂人等,速速散开,”

门口的百姓一哄而散,身穿管制服的人走进,“谁是李守药,与我们走一趟。”

接着李大夫便被带走了,医馆被迫歇业。

“袁捕快,我师父他是无辜的,这分明是有人下毒,陷害于他,”江皎将希望寄予袁震江。

许长宁迅速写下解毒药方递给江皎,江皎细看了一下,与之前那医书上药性相似,“这几味药便够,这是北部蛮族常用的毒药,在这并不常见,所以误认为是瘟疫也无可厚非,”

“若不是早些年与震江去那北蛮走过一遭,我也未曾见过这般的毒药,下毒之人居心叵测,颇有手段,”

“若是想要如此大范围的下毒,恐怕只能由百姓们的饮水与吃食入手调查了,”袁震江思索了一会得出结论。

随即江皎回府寻陆绎阳等人上复发之人家中去查案去了。

袁震江则去府衙申请搜查令去了,府衙的人自然听过他的名号,有人帮忙查案自然是好事,更何况是有袁震江这等断案如神的人相助。

竹巷深处。

“昨日他都吃了些什么东西,”陆绎阳询问那人的父亲,袁媛则拿着笔在一旁记下。

江皎帮不上什么忙,便站在院内,摇着那粗绳,打了一桶井水上来。

将那木桶哐当放到地上,清澈的泉水撒了一些出来,溅湿了江皎的裙摆,她拍拍手,目前看来水质问题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今日我娘买了猪肉嘞,”竹巷外追闹的孩子喊道,伴随着竹竿挥动击地的声音。

“我娘也是,可以吃肉啦,”另一道稚嫩的声音应着。

不知是哪家的孩子,这不过节也能吃到猪肉,按说住这竹巷子里应当都是贫苦人家,能吃到猪肉也算是稀奇。

江皎用竹筒装了半桶水,打算拿回衙门验一验,回头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