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可见这里的重要性。没想到竟然有机会参加这么重要的项目,杨澍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了起来,说不定这个项目对自己的论文会有很大帮助。
定睛细看,大棚的内部应该是用遮阳布覆盖住了,杨澍猜测可能是为了防止外界环境对发掘现场的影响,或者单纯是为了保密,从外面并看不见里面的情况。
钢结构大棚的大门口有和刚才同样的面部识别系统,我跟在李教授后面进到大棚内部,简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棚里的空间很宽敞,四周是一圈可以行走的水泥步道,大棚中间有一个类似封闭仓一样的建筑,看起来是玻璃钢架结构,还是那种黑色的玻璃,深深地陷在地下,像个躺在地上的鸡蛋,看不到里面的情况,也估计不出来这个建筑在地下的深度。棚顶的射灯打在四周的步道上,光线柔和,像自然光一样一点都不刺眼。
之前在新闻里看到过,现在一些重要的考古现场会引进国外一种全新的考古设备,叫太空实验舱,简称太空舱。据说,太空舱可以控制、模拟与埋藏环境相同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条件,最大程度降低文物出土时所受到的伤害。考古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舱外的显示屏,实时监控舱内的环境指标。比如我们知道的,其实很多兵马俑都是彩绘的,但是以前文物挖掘和保护技术不成熟,这些彩绘陶俑在挖掘甚至发现的时候就氧化脱落了,因此我们今天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各种陶俑基本都已经没有颜色了。
这些也只是听说,从来没见过。不知道眼前的这个建筑是不是就是这个高科技的产物。李教授看到杨澍吃惊的样子,也猜想到了一二。便叫杨澍跟着他去旁边的办公室,他边走边做了简单的介绍。果真,这就是传说中的太空舱,果真是“庙大香火旺”。没想到这次实习居然有机会进太空舱,这对于任何一名考古工作者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宝贵机会,等实习完回去,同学们肯定得羡慕死。“不行,不能过于得意了,福祸相依,忧患意识、忧患意识,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