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就会待昆仑殿很久,不会乱跑,直到拆解好为止。那时候他处理事情需要陪伴,不能照看她,就想这么个办法留下她陪自己。
茗茵郡主因幼子已到入学年岁,想请博斐做孩子的老师,被博斐婉拒。郡主不死心向皇上求助。棣株考虑若这口子开了,那么其余王侯肯定都塞孩子过来。干脆让博斐去国子监兼任授课老师,传师授教这些王侯子女。顺便下旨让竹墨将军去学习,堵住言官的嘴。
按照大皓朝规定,太子太孙八岁国子监上启蒙开课,十五岁就入太学由翰林院大学士授课,辅佐的还有当朝最厉害的文臣武将。
其余王公贵族的孩子则必须十五岁才入国子监。想进太学必须参加科举考试。这次皇帝开恩,让翰林院大学士去国子监授课。
听闻博斐去国子监授课后,不少王公子弟挖空心思的进国子监,有专心学习的,有其他心思的。
博斐不仅是乐永九年的探花,还主修的乐永大典,更重要的是他是出科举试题的考官。如果他在国子监授课,那么这些不能靠祖荫庇护的王侯子孙想科举仕途就必须来学习。
一时间,整个大皓朝的王孙贵族各显神通,都想将庶子塞进国子监。本来就博斐也没这么大吸引力,可皇上还降旨,竹墨将军来学习。竹墨将军可是新一代的大皓朝的战神人物,侯门子弟谁不想跟着学些兵法本事,以后从军也有门路。
这些聒噪的声音和走后门不入流的事情都传到棣株耳朵,他笑着跟林少保说道,“孤的这些亲戚还是很上进的,个个都窜成猴。”
“陛下英明,就这么个方法,套牢诸侯的子孙。”
“知我者还是你呀!”棣株欣慰道,
“竹将军听闻还得再躺月余,你下手不算轻啊!”棣株感叹
“杀降不祥,虽然战场上再说难免,但该给的教训不能少,也是磋磨下他的锐气。”林惠解释道
“无妨,你就算失守杖毙又何妨,孤还会疑心你的用意嘛。”棣株非常温和的说道
林少保行礼道,“臣谢陛下厚爱,谢陛下信任。”
殷和将竹墨去国子监上学的事情委婉的跟他说,还是引来他极度的不满。殷和劝道,“去走个过场,到时候我再想办法把你捞出来。”
“你怎么没去国子监上学?”竹墨问殷和
“去过的,学业已经完成,提前去了太学院。”殷和解释。
东宫第一红人竹墨将军去国子监那天,殷和殿下给他准备好了布包,还是殷和亲手缝制的,里面放了四书五经和孙子兵法。还准备很多行礼,临行前还嘱咐他,不要惹事不要打架不要跟别人一般见识,跟小时候碎碎念。
棍伤还没好透的竹墨跨上马,看向殷和道,“走了,回见。”
国子监里面也是等级严明,王孙将侯的嫡子在主院里,由博斐主要教导,庶出的在另外院里面,由国子监的师傅教导,博斐会去授课。
区别在于,嫡子能跟博斐后面学了除四书五经诗书礼仪还有六艺。庶子只能偶尔看见博斐,跟他探讨下人生或者学术问题。
竹墨被安排在主院上课。第一天去上课居然是考试,博斐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考量他的教学进度。
很不幸,他交了白卷,考试难度超纲。但是他为了顾忌殷和的面子,还是在试卷上默写了几首比较熟悉的古诗,以及画了副塞外夕阳图。
博斐查验了嫡出的世子水平,只能说中规中矩,文墨略通,并没有拔尖的人才在里面。若是把这些世家子弟拉出去考科举,止步秀才,能考到举人就寥寥无几。竹墨的塞外诗和夕阳图。别具一格,他的字有着道焱的影子。
博斐出的是八股文,都是四书五经里面找的选题,这是要针砭时弊,立意清楚的,但是他出的都是最简单的试题,是三道题,第一题是秀才能过的,第二题是举人能通的,第三题是进士能考的。
不知道是这些世子故意隐藏实力还是其他,反正交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