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无数的骂,棣株不怕,他敢造反就天不怕地不怕。
来接驾的太子因先天身患腿疾,加之体弱多病后天用药,面部浮肿,看上去颇为老态,长子这样继承大统有点勉强,但长子无错,德行兼备,不能因为外貌违背□□定制的立长遗训,不然以后皇室相斗更甚。
他走过太子面前不咸不淡说句,“平生。”太子在旁边官员的扶持下才站起来。
棣株一步步走向大殿,走向他的皇权中心,为了今天,他付出了多少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
威严的大殿里早就有人站那里等候,白眉白须的光头老和尚,身穿黑色的纳衣双手合十,眯着眼问候道,“老僧恭迎陛下回宫。”
直到看见老和尚,棣株才露出云消雾散的意思,他快步的走过去,握住老翁的手,千言万语说不出口,老翁反握他的手,安慰道,“没事了。”
棣株便在众臣的拥簇下登上皇位,仿佛回到十五年前应天那个火光四射的夜晚,皇城失火,他没有皇位登基。仓促拜完祖庙后,就是没完没了的处理政务,直到现在,坐在这把龙椅上才感觉安稳些。
外面有内监太监通报,“启禀陛下,皇太孙即将回城。”
棣株满意的看着道焱这个亦师亦父的人物。道焱依旧慈眉善目站在他的下面,眼睛里面如一汪冷泉,虽灵动却冰冷,看不出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他就是辅助棣株夺得天下最大的功臣。
棣株下旨,“我们去城楼上迎接凯旋归来的将士。”
这是来自天子的荣耀。
众人簇拥着皇帝来到城楼上,大都正街看热闹的人们还在以各种活动庆贺这次亲征的胜利,酒馆茶楼热闹非凡,街上马蹄长鸣,“皇太孙殿下凯旋归来,皇太孙殿下凯旋归来”的捷报声震的周围人惊叹不已。
前行的步兵踏着整齐的步伐进城,随后进城的是骑着高头白马,身着戎装的少年前锋。此人应该不属于天枢卫,身边没有匹配先进的弓弩和火铳这等武器,他孑然坐在马上。后面押阵出来的是皇太孙的马车,随后紧跟的是余下的部队,虽然换上干净的军服,仍旧能看到他们脸上的疲惫。
路边的人们开始跪拜,“皇太孙千岁千岁千千岁。”
天子他们不能抬头瞻仰,可是皇太孙是可以的,磕完头后不少人都挤着想瞻仰太孙殿下的容颜。
一行人走进主街道,离皇城城楼越来越近。天上忽然多了几盏孔明灯,就环绕在主街附近,棣株心里暗沉下来,冷冷的盯着那几盏飘向殷和方向孔明灯。
城楼上其他看见的臣子手里都沁出汗,太子已经感觉头晕,道焱则一成不变的握着手里的佛珠,嘴里念着佛经。
“砰”的一声,一盏孔明灯在半空中炸开,像烟火一样璀璨。甚是美丽,下面的人群爆发潮水般的掌声。
步兵依旧前行,白马上的人稳稳的坐着,淡漠的眼神看着前方的道路。接着一盏又一盏的孔明灯炸开,却没有伤及任何人。
不知情的百姓以为是场烟花盛宴,都稀奇的看着热闹。
待快到宫门口,看热闹的百姓挤着跟着,护卫们只是稍加拦住不让他们进宫门三丈以内。
城楼上,棣株注视着白马上的少年前锋。只见他轻盈洒脱的跳下马,转身走向马车,半膝跪地,旁边的侍卫从容的拉开帘子。
殷和缓缓的从里面出来,踩在他的膝盖上,扶着他的手下了马车。灯光照在殷和的身上,看到他的百姓都惊异的捂着嘴巴。好神气的孩子,灵气逼人,气宇天成,像世间最珍贵的美玉。这便是只有七岁,敢深入敌军以己之身诱使敌军上钩后,让皇爷爷不费一兵一卒就全歼敌军主力的殷和殿下。
是啊,他是这个王朝的传奇,太子从来都不受皇帝的抬爱,甚至是遭受棣株的嫌弃。二皇子凌王善于征兵打仗,凌王的儿子殷岐郡王完美出众。这种尴尬的局面在太子妃于乐永八年生下皇太孙而结束。本来大家都不看好这个孩子,也许是天佑皇家,他不仅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