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里流动。
用餐区布局疏密有间,屋宇式卡座鳞次栉比,与外面风情万种的街景相比,这里有了起承转合的精巧之美。单是这布局,就让人感叹,倭国的市井文化在这里浸入了每一方寸。
此时,屋内的啤酒香扑面而来,耳边是老板热情温暖的“姨拉妈咦牙塞。”(欢迎光临)
在一间间卡座外的走廊,我们安静地朝前走着,不经意间看到的,是未拉上门的卡座里,早来客人向他的伙伴微笑致意的举杯,橙黄色的灯光,为屋内的一切镀上了一抹让人放松的暖色。
来到一间卡座前,拉开和风木制拉门,我们鱼贯而入,随性入座。
随后老板端来热毛巾和几碟小菜:牛蒡魔芋丝、凉拌豆芽、通心粉沙拉……摆在了古色古香的长木桌上。
苗曦很有禅意地解释道:前者是让客人拂去尘灰,后者是让客人打开胃口。
随后,老板拿出记录本同川岛叽里呱啦地交流着,同时边躬身点头边记录,记完后,他便弯着腰笑眯眯地退出了房间,随手拉上了木门。
川岛则叽里呱啦地谈起了倭国的居酒屋文化。
原来,在倭国文化中,居酒屋不只是一处酒馆一间餐厅,更是一处心灵寄托之所。
倭国是一个注重距离感的国家,人与人之间的礼仪,是尊重,但也形成了隐隐的隔阂。
但只要进了居酒屋里,平日里再怎么谨遵礼仪的人也会放松,人们卸下身份,不再是职员、老板,也不再是丈夫、妻子,而是一个个朋友,一个个喝酒吃菜的人。
居酒屋并不只是让人填饱肚子的地方。它会通过食物,让人享受氛围,慢慢品酒。美食与美酒,帮人们扫去疲惫,释放累积了一天的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