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全部掌握这些知识,这也不太现实,团队合作对于计算种子学来说是最合适的方式。我想以后的种子学界一定会越来越重视数学与计算机的作用,并成立由跨学科的技术人员、学者组成的科研团队。这是大势所趋,光靠经验与试错实验的低效率时代已落伍了。”
接下来陆续有人问十几个问题,比如什么时候写论文或者编写相关的理论书籍,秦克都一一作答。
最后有人问道:“请问两位,你们接下来还会继续用计算种子学,研发出更多的新型种子及其培育专利技术吗?”
问这个问题的是大农种业的董事长桑义江。
秦克微微一笑:“是的,大概在明年三四月份,我们就会陆续推出根据更成熟的计算种子学推演并培育出来的新种子专利技术,请有兴趣者联系青柠科技。谢谢大家。”
提问环节结束,掌声再次响起,这回却是经久不息。
不管是眼红秦克宁青筠的参会者,还是发自内心敬佩的参会者,以及心心念着的两人未来新成果的参会者,此时都已意识到,一个潜力无限、注定会受到种业界重视的全新学科,在今天正式诞生了!
这个“计算种子学”,毫无疑问,将会得到种业协会明年的重点扶持!
而它的开创者,秦克和宁青筠,更是会名列青史,成为计算种子学的奠定者,在种子业界留下浓厚的色彩。